第二百四十八章
良种培育是个长期工程,吴正义能用几年的时间将土豆和红薯培育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相当的难得了。
不过他相信,最多再有十年时间,这两种作物的单产会翻倍,加上农业技术的进步,大唐会彻底解决粮食问题,迎来人口的大爆发。
实际上,自武德六年之后,大唐的人口就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琼崖开始大量向内陆输入粮食,世家倒台、依托邮驿司的医疗体系建立等多种原因叠加,大唐的人口在这十几年里应该增加了接近百万,比历史同期要快的多。
不过这与吴正义的设想还差很多,导致他不得不提前打那些奴籍人口的主意。
至于说突厥和西域的那些人,虽说数量不少,但是并不适合大唐的发展需要——那些人可不识字,也不会种地,只适合搞畜牧业。
李世民当即决定和吴正义一起去岭南看看这些高产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情况。
吴正义还有事情没做完,懒得陪他折腾,就让刘席陪他去冯盎那里转转。
李世民离开,长安百姓和朝堂文武没有丝毫觉得奇怪。
从贞观七年四月,长安到琼州的飞艇航班开通,走一趟岭南不过是五六天的事情,皇帝没少往南方跑,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这次皇帝出门的时间有点长,足足三个月都没回来,中途还把太子、杜如晦、长孙无忌和戴胄也叫到了岭南,吴正义莫名其妙的和房玄龄一起成了留守大臣。
被迫营业,吴正义很不高兴,让蹲在礼敬司的许敬宗帮自己代班。又搬出了李神通和李纲这两尊老神仙往三省一放,然后便带着孩子和几个弟子也去了岭南。
如今的岭南早已今非昔比,虽然比起明代时的繁华还差上不少,但是也不比宋的时候差多少了。
由于吴正义和冯盎在岭南大面积推广新的作物、桑基鱼塘、集约化养殖,现在的岭南,只要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方,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
鸡鸭鹅成群,牛羊猪满圈,到处是沼气池和小型的水利工程,对比北方的一些地区,可谓是富得流油。
各族百姓变得生活富足,闹事的都很少了。
岭南的变化给李世民的震动比琼崖更大。
他见到琼崖的面貌时,琼崖就已经很发达了,岭南不一样。
他多次途经岭南,在他的印象里,除了冯家的老巢附近称得上发展的不错,其他地方仍然是毒瘴遍地、山民穷苦的地方。
短短四年时间,岭南已经完全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样子。
所以他才决心在岭南好好考察一番,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
而李承乾被拉到岭南,不是来跟着搞调研的,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到处撒钱交朋友,各族山民的头人几乎都被他拉着喝过酒,据说还有几个胆大豪爽的还和他拜了把子。
虽然吴正义有些看不上李世民的手段,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李承乾的这一番操作,立刻让岭南的很多山民归心。
吴宣和吴忧两个小家伙对琼崖侯府以外的地方都充满着好奇。
一落地就让护卫们带着到处乱逛。
吴正义也没去管他们,拉着李世民又聊起来。
这次他们聊的事情很重要,比废除奴籍更重要,也更迫切——建立大唐自己的银行。
说到底,要解决大唐当下面对的货币缺乏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且很高效的体系来调节,而不是投入更多的货币。
以唐人对实物货币的近乎偏执的喜爱,投放再多的铜钱也无法赶得上铜钱沉积到地下的速度。
吴正义只能想办法把那些沉积的货币尽可能的调动起来。
银行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必须是直接跳过钱庄票号的阶段才有效。
一句话,存钱给利息。
李世民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表弟呀,你家大业大,不在乎补贴一点钱财,可是朕要对大唐负责,可经不起折腾。”
吴正义笑了:“表哥,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收存款给利息是在赔钱?”
“不是吗?”
“当然不是!”
吴正义说道:“吸收存款只是银行的一项业务而已,我们还要开展贷放款、汇兑、债券发行等等业务,这些可都是挣钱的业务!”
“贷放款,那不就是放高利贷?”
李世民摇头道:“大唐刚刚结束了佛门和道门的印子钱,不能自己再去做这种让人戳脊梁骨的事情!绝对不行!”
“呵呵,表哥,你看弟弟我是差钱的人吗?”
吴正义翻翻白眼道。
李世民疑惑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放贷?”
吴正义竖起三根手指:“一,大唐民间现有的借贷利率综合下来接近百分之五十,本身就是高利贷,我要用更低的利率来结束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