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这造势之人是谁,就说现下这坊间的舆论又为何突然都转了风向?而且是赞颂起皇上英明神武,幸得天子保佑,才能收复漠北,打了胜仗……这风向转变太快,定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不管此人究竟是何目的,对王爷来说,总归是利大于弊,帮了王爷。”
“更何况,皇上向来注重自己的贤名,百姓对他赞不绝口,他自然是无比受用。这也是好事,否则不知还会给王爷引来什么祸患。若皇上对王爷再起了疑心,那王爷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四面楚歌……”程清歌凤眸微眯,他的直觉有时候还是很敏锐的。
千凌昱久久不语,虽然他早已习惯了,但他从没想过亲人之间也能刀剑相向。或许,皇家本无情,是没有亲情可言的。
“凉州城有个举人,名为陶恒,人称南城先生。他前些日在树人书院门前的题词壁上,写下一首诗,名声大噪。听探子来报,这首诗传到朝堂上后,皇上一言不发,直接退朝。退朝后,皇上独自坐在御书房中,呆看先帝生前亲笔写下的字:兄友弟恭。”段翊语气沉重。
兄友弟恭……
千凌昱只觉得喉咙发紧,思绪翻涌。
他想起小时候,他总喜欢跟在皇兄身后,皇兄背诗,他也背诗;皇兄习字,他也习字……皇兄比自己大十六岁,在自己心中皇兄一直都很优秀,也深得父皇和母后的喜爱。
他一直以皇兄为榜样,他以为只要自己像皇兄那样刻苦读书,就能够得到众人的赏识和青睐。所以,他奋发图强,日夜苦读,总算在文学上有所造诣。
可父皇却说,你们兄弟二人要互相扶持,你皇兄善文,你就去习武。日后为千凤国开疆扩土,坐稳江山。这兄友弟恭四个字,就是当时父皇亲笔写下,赐给皇兄和自己。
于是,自己弃文从武,熟读兵法,练得一身武艺,在马背上平战乱,打天下。
不曾想,父皇驾崩不久,孝期三年刚过。
自己不过十四岁,受封为西凉王,前往封地凉州镇守,无召不得进京。
自己前脚刚离开京都,皇兄便立下太子,这其中的含义,不得而知。
历代皇帝立储,提前将诏书写好,装在紫檀匣子里,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
待驾崩后由几位摄政大臣一起,当众取出,公告文武百官,诏告天下。
而皇兄是为了防着自己,不惜坏了皇家立储的规矩,这才早早立下太子,昭告天下。
皇兄以为自己会和他争天下吗?父皇所说的兄友弟恭,自己从不敢忘却,又怎会为了帝位而去手足相残?
这三年在凉州,虽说自己远离京都时局纷扰,但明刀暗箭,防不胜防。
朝堂上的毒手一次又一次的伸向西凉王府,这次竟在自己立下战功后,凯旋而归的路上痛下杀手。
狡兔死,走狗烹。
将士们在战场上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死在了自己拼死保护的那帮庸臣口中。
自己何尝不寒心?死在洛河的将士们,九泉之下又怎会瞑目?
想到这里,千凌昱暗自握紧拳头,重重地砸向案几。
“王爷……”段翊上前扶住千凌昱。
“陶恒作得什么诗?”千凌昱缓过神,抬眸问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段翊的心微微颤抖。
寝殿内,一阵寂静。
千凌昱心中百感交集,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能写出这种英雄气概的诗来,这陶恒应该也是个胸怀大志之人!
“这陶恒,身在何处?等日后本王定要见上一面。”千凌昱看向段翊问道。
段翊拱手道:“他如今在柳家,做了二郎的教书先生。”
“柳家?教书先生?”
程清歌表情耐人寻味,“王爷,这也巧了吧?诸多种种,最终都指向了柳家,到底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千凌昱暗自思索,没有接话。
“南城先生的策论文曾名扬天下,得一言兴邦之美名。二郎如今要考树人书院,之前曾听他说起过,他这策论文写得太过浅薄,所以请陶恒前来授课,这也是情理之中,应该只是巧合。”段翊解释道。
千凌昱微微点头,“这事不急,可先往后放放。现下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将本王没有受伤一事,瞒天过海。”
“王爷不必担心,穆辞应该会有应对之策。”段翊宽慰道。
他和穆辞是老相识了,穆辞自小精通药理,什么疑难杂症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自己儿时,因为贪玩不想练功,就让穆辞给自己吃了一味药,吃下后脉象明面上变得虚弱无比,实则过了两个时辰后,便能恢复正常。
这也是段翊对穆辞的医术,深信不疑的原因。
“若本王猜得没错,皇上派得使臣这几日就该到了。这使臣可不会像郑涛江那样好糊弄了。”千凌昱靠在椅背上,表情严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且看皇上能派谁前来凉州。”程清歌反倒气定神闲,他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千凌昱转眸看向段翊,“这几日多留心宫中的动静。务必查清楚,前些日捷报传入宫后,宫中可有什么动静,有没有什么异样之处?”
段翊郑重其事地应下,“是,王爷。”
“这几日王府不用严防死守,守太紧的话,反而让人觉得有鬼!只需守好寝殿即可,该松懈时定要松懈下来。若没了看客,本王这戏做给谁看?又怎么能引蛇出洞?”千凌昱语气慵懒,仿佛在说一件很寻常的事。
“是。”段翊连忙点头。
…………
柳家的马车路过姑臧县百花巷口。
柳雨璃出声喊停,“二哥,你先回家吧,我想去一趟三宝院。”
“妹妹,我陪你一起吧。”柳洛尘有些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