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喜办公室中,李世民站在宽大的落地窗前,看到崔博文脑袋像皮球一样滚落在地后,面无表情的转身,坐在了红木长椅上。
李承乾给了刘三喜一个眼神,刘三喜立马带上了门。
待屋中只剩下他们父子二人后,李世民才道:“那崔博文,如果真的得手的话,灵州会怎么样?”
李承乾语气严峻道:“钱不值钱,商人会带着所有货物立马离开灵州,买不到东西的百姓只能困居于灵州,等到家中的生活物资全都消耗完之后,百姓便会揭竿而起。”
李世民神色一变。
他从没想到,这小小的铜钱居然也会有这么大的用处,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
如今灵州是拒绝流通五铢钱了,但大唐他地还流通着不少的五铢钱,如果也有人像崔博文如此一般,那……
李世民不敢想象后果,连忙问道:“其他流通五铢钱的地方,会不会也发生此事?”
“有可能如此。”
“这经济法,可能通行天下?”
“可以,但此法还不完善,儿臣准备过两日专门寻一批通晓律法之人,令他们以武德律为基础,制定新法。”
知子莫若父,一听李承乾这话,李世民就知晓他是准备搞大动作了。
“你准备制定何等新法?”
“所谓新法,就是将武德律进行详细分化,比如以刑律为基础,细定出刑法,以及民法商法税法,等各种法条。”
法为国之柱石,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那不论社会繁华到何种地步,不仅不会有一丝进步,反而会变得更加混乱。
就如宋一般,经济水平冠绝诸代,社会一片繁荣昌盛之象,但除了初期百姓勉强能获得一些红利之外,没过多久,便各种矛盾凸显。
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却没有及时适套的律法跟上,那利益特权阶层,天然的就会在百姓身上吸血。
百代皆行秦之法。
不仅政治制度继承于秦,法律体系也一脉相承。
秦有秦律,汉有汉律,唐有武德律。
历朝历代,从立国到亡国,只要不是昏聩之主,总会对律法进行修缮。
但改来改去,终究免不了一书含万罪的套路,罪名就是那些,恶人也不会照着律法来犯事。
一旦所犯之事不在律令之上,那如何处置,就皆凭官员心情了。
这便是最大的弊端,要是对此视而不见,或者不当回事,那灵州迟早乱象四起。
所以李承乾对律法一事很是看重,他已经吩咐魏征,在府衙以及民间招寻精通律令之事。
而李世民在了解了崔博文一事之后,也发现了他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东西。
经济,律法,此乃安国之要事也。
当初李渊所言的以德治国,李世民心里还是很认同的,但现在看来,纯属扯淡。
皇帝就算斩了七情六欲,成了胸怀万民的大圣人,那国家也只能一时的安定。
要想长治久安,还是李承乾说的对呀,依法治国。
李世民思虑许久之后,起身于窗前,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百姓,坚定道:“朕回京以后,也给你派一批精晓律令之士,等新法制成之后,先在灵州试行,若无什么问题,那便在全国通行。”
“父皇圣明。”李承乾真心实意的拍了个马屁。
“朕以前也来过灵州,当初这里还是贫瘠之地,如今你来一年,便使灵州繁华至此,说明你走的路是正确的,为父准备下道鼓商令,让大唐也如你灵州一般,商业繁华,你觉得呢?”
李承乾面上一副思索之色,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李世民可真是及时雨啊。
他正准备鼓励灵州商人自主建厂,到时只需缴纳一小笔的专利费用,便可从西部公司这里学习技术。
如今李世民准备不再抑商,那以如今灵州货物的畅销程度,各地商人肯定都想分一杯羹。
到时,估计各种工厂便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一大片。
如此一来,百姓有了个出路,他也能凭借收取专利费躺着赚钱。
至于会不会有人不讲规矩偷师开厂,李承乾丝毫不担心。
薅太子的羊毛,没几个人有这么大的胆子。
就算有胆大者,那地方官府也会教他做人。
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李承乾自然连忙一阵吹嘘。
吹的李世民头晕脑胀之际,李承乾又道:“儿臣远在灵州,不能时时尽孝与父皇身旁,一想到这,儿臣这心里就是万般难受。”
“父皇富有四海,儿臣也没什么能孝敬的,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一些铜臭之物了,儿臣愿意自今年起,每年孝敬父皇十五万两白银。”
李世民呼吸一滞,下意识的咽着口水,一脸呆愣像。
十五两白银,这铜臭之物,可真是让人兴奋啊。
李世民心中一阵窃喜,随后又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古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李承乾可一直不是个大方的主啊。
突然这么大手笔,定然是有所图谋。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道:“你有如此孝心,父皇非常的高兴,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父皇,儿臣知道如今朝廷为了制衡突厥人,每年都要花费不少的银子,儿臣愿替父皇排忧解难。”
嘶。
李世民暗吸一口冷气,李承乾好大的胃口的,居然想要吞下草原。
突厥五部加起来二十多万人,再加上西突厥十来万人,一共四十多万人。
这可不是儿戏啊,灵州现在有钱,要是手底下再有几十万的骑兵,那李承乾岂不是无敌了。
李世民想到这就要拒绝,白银虽诱人,但还是屁股底下的位置更重要一点。
李承乾一直暗自观察着李世民的眼色,见他有拒绝之意,连忙抢先道:“父皇,儿臣能让草原永为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