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六角星棱堡内。
位置靠北的一块占地约二十亩的区域,是许家庄的教育学堂。
这座稍稍靠近,就能听到郎朗读书声的地方,却是许远最为重视,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视察的地方。
因为教育是头等大事,是关乎到国家民族未来前途与生死存亡的国本根基。
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许远经常中午就在学堂的食堂里吃一顿午饭,看看学生们的饭菜质量怎么样。
或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旁听一节课,亲自观察老师的教学水平。
另外也亲自担任校长与德育课老师,让每位学生,每年都会听他讲几节课,经常能见到他的面孔。
而经过两年的扩建和完善,许家庄的教育学堂,如今有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五栋,教室五十间,班级共二十个,学生人数近2000人。
没错。
确实是两千人。
若不是前段时间庄园扩张计划启动,征调了数百名的优秀学生,去参加征地清丈工作,教室内部还会更拥挤。
即便如此平均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依然有上百人,挤在八十平左右的教室里,显得颇为拥挤。
而如此多的占了庄园内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学生,其中一半左右,是庄里庄丁们的子女,还有一半上千人,是这两年许家庄陆陆续续收养的孤儿弃儿,平均每天都会收养一两个。
其实许远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做收养孤寡的善事,而是那些孤儿得知许家庄愿意收养他们,管吃管住还有书读,便主动的跑到许家庄,寻求收留。
还有许家庄周边村子的贫困家庭,养不活的儿女,就会抱着儿女,来到许家庄,流着泪,将其托付给许家庄,以后他们全部改姓为许,就是许家庄的人。
明末这个时期,华夏大地的人口密度,早就达到了土地承载上限,人口生育率却没有多少的降低,贫困破产家庭比比皆是,许多贫困家庭的新生儿,可能还没有睁眼看过这个世界,便被残忍扼杀。
故而许家庄救助到的孩童,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处于苦难中的还有无数。
三年级(1)班。
上课铃响后,许远迈步进入这间教室,准备在这个尖子生集中的班级里,旁听一节数学课。
哗啦啦~
“起立!”
“校长好!”
班长引领下,所有学生都起身起立,齐齐的朝许远鞠躬致礼。
“同学们好。”
许远微笑点头,手下压了压,示意他们回坐。
然后许远沿着中间的通道,朝最后一排走去。
在许远的视角下,三年(1)班教室,跟别的班级布局一样,上百名的学生,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块,左手边坐的全是女生,右手边坐的是男生,男女比例约为1:1。
且不管男生女生,都是按照身高排座,矮的坐在前排,高的坐在后排。
左边的女生,大多齐耳短发,或绑了个双丫辫,穿统一的窄袖齐胸襦裙校服,颇有古典之美,脚下则全是天足,没有一个裹脚缠足。
坐右边的男生,画风则有些怪异,穿的都是藏青色的铜排扣立领中山装,修身设计,衬托的男性笔挺、刚毅,颇有男子气概,唯独他们两边铲光、其余只留寸许短发的平头发型,显得有点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端的是奇怪之极。
要知道古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此来体现孝道,为何这些学生却都反其道而行之,都理了个和尚头,看起来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为什么要这么搞?
这自然是许远有意为之的结果。
打从许家庄开工建设的那一天起,许远就定下了“剃发易服”的战略设计,从他这位庄主开始,许家庄内的所有男性庄丁、庄工、学生,都要剃短发,穿简约设计的现代样式服饰,凸出“舒适、方便、好看”的特点。
与古人形成鲜明的外在差别。
跟关外后金对汉人百姓搞的“剃发令”,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臭名昭着,是巨大的文明倒退,是禁锢思想固化效忠立场的阳谋,许远怎么可以学习这种东西,居然也搞起了剃发易服,要捧‘我大清’的臭脚?
实际上。
许远对剃发易服,并没有太大的批判意见,反而觉得是相当成功的策略,不然怎么会让那么多人耿耿于怀,咬牙切齿,恨入骨髓?
正因为太成功了,所以才这么招人恨。
许远学习这套策略,也在许家庄推行他的“剃发易服”,目的也是学习其中的成功之处,让大部分人只能绝对忠诚于他,没有别的选择,背叛概率大大降低。
如果有人要对此进行批判的话,那么许远就要问了:现代男性的发型,是长发还是短发?是文明还是倒退?
现代男人穿的衣服,是代表先进还是落后?要不要换成宽袖长袍,搞的上个厕所都不方便。
其实作为现代人,只要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衣着发型就知道了,假如这样的你穿越到了古代,那么在古人的眼里,你就是格格不入,就是奇装异服,再一棒子把你敲死,负罪感都会少很多,因为仅从外表看,你是“外人”,无根无靠,弄死你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
如果你想办法影响到了古人,让古人穿跟你一样的衣服,留相同发型,对古人搞“剃发易服”成功了,才叫做真正的成功,才算真正混出了名堂。
而不是为了融入古人蓄长发穿长袍,被古人给同化易服,还试着读书参加科举,用古人的方式跨越阶层,写八股文跟古人同台竞技,这不叫聪明睿智,而是傻叉,因为跟残酷内卷出来的古人拼八股,或者侥幸进入官场跟古人玩勾心斗角,玩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