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忘了,没有水源,我们寸步难行。”看得出张全忠没有危言耸听。
“这么说来,我们首先得去找水源?”梁秀珠现在仿佛就在荒漠上看不到出路。
“如此我们又不熟悉地形,他们照样可以利用已知水源来困住我们!”张全忠几乎断了梁氏的所有幻想。
“事以至此,我们该怎么办?”梁秀珠此番困境中又想起父亲的来信,恨意没来由浮上心头,或许父亲早就希望自己不能回去,甚至他也根本不在乎太后他的妹妹能否回去,如此一来,他梁乙埋仍然一家独大。顺儿这么小,一切还不是他梁乙埋把持?江山易主也有可能。
“唯有强行撤退!”张全忠斗胆提议。
“一切由军师来安排。”
这张全忠也算是忠义,立刻绞尽脑汁作了周详的计划:中路大军剥一层皮,形成一道防线,护住主力,并多方突击,而这些都是为了牵制宋军,再用中路尾端变先锋就地撕开包围。
“为了减少损失,一切行动需从速,趁着宋军还未合围,突击应该容易许多。”
梁皇后也总算是看到一丝希望,立刻传下命令。
两日之后,西夏大军在梁皇后的带领下终于完全脱困,但是西夏八部的军队所在两翼都死伤无数,剩下的一大部分人都纷纷逃亡,
左翼甚至逃到契丹国境内,右翼也逃到吐蕃,而契丹人和吐蕃人也对西夏人的两面三刀十分痛恨,并不愿意收留他们,这西夏八部的残兵败将,终于遭到了报应,往日他们可没少欺负宋,辽和吐蕃边境的百姓。如今却成了丧家之犬一般。
东躲西藏数日后,总虚计十万人,实计七万人,除却屡次三番战败,损兵折将了两万有余,真正归队的不足四万人。
剩下的那些人有对梁皇后心灰意冷,脱下盔甲做了草原上的自由人。有人对禹藏花麻护国大将军念念不忘,便偷偷潜回各部改名换姓重新做人,势不再从军。
而就在梁秀珠奋力脱困时,她的儿子顺利登基了,自己也被遥封为太后。
刚刚脱困的梁秀珠便接到儿子的册封圣旨和父亲的祝贺家书。
梁秀珠这才得到一些慰籍,便欲凭借大夏皇家亲卫军精兵良将,重整旗鼓,再次谋定而后动,为儿子谋取更大的疆土。
可是偏偏世事总与愿相违,就在她同张全忠谋定了周详的计划,准备排兵布阵的时候,父亲梁乙埋用儿子的名义派人送来一封求救信!
梁秀珠急切地展开信笺,快速览阅之后,脸色大变,厉声道:“传本宫命令:撤!”
张全忠也是不明所以,但见小梁太后脸色吓人,亦不敢多嘴,只是赶紧协助小梁太后收拾东西拔营。
梁秀珠知他疑惑,也是想让张全忠为他出谋划策,便将父亲的信给张全忠看了,并道:“军师可有良策?”
原来信中道,兴庆府中有宋军奸细,他们里应外合接应了不下两千宋军潜入兴庆府,不仅如此,宋与吐蕃之战有了大理的参与,宋军两万人得已腾出手,正在穿过吐蕃亦向兴庆府逼近,形势迫在眉睫,望女儿速速回朝,以救圣驾!
张全忠暗自大呼失策,竟然把大理给忘了。
张全忠只好道:“这便是围魏救赵呀,这一仗唯一的良策便是弃战,只要我们一回去,宋军自然会撤出去!”
“只是不甘心呀,本宫以七万八部精兵眼看快要耗尽了榆林不足三万的守兵,现在若是重新探清宋军布防,在张大人的周详谋划下必能一举攻破榆林,而直取绥州!”
“宋国有语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呀!”
“也只能这样了,回宫吧!”梁秀珠现在最在乎的是儿子,她当然不会任由儿子被残害,再者兴庆府是她东征的后盾,回宫绝对是她唯一的选择。
小梁太后便带着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赶回了兴庆府。
这次浩浩荡荡地来,又浩浩荡荡地回,明着损失不大,但是她却是认定吃了哑巴亏。
由此心中更加记恨大宋,“张大人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宫发誓,在本宫有生之年,本宫一定不会让大宋皇帝睡得安稳!”
张全忠祖辈时受景宗重用,张家一时声名雀起,但毅宗惠宗时父辈和自己这一代一直都是籍籍无名。好不容易被胸怀大志的小梁太后重用,这时不正是他表忠心的时候吗?于是他学起诸葛武侯,“微臣必定唯太后马首是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小梁太后当然喜欢,当下便许下高官厚禄。
~~~
前面说到张保忠没料到宋与吐蕃之战大理会来插手,其实不仅是他,天下间真就没有几人料到了,吐蕃桑普王子没料到,已逝的金令主也是万万没料到,而就连宋哲宗也是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难道说这就是天意?
这,还真不是天意!
陆万里仍然骑着一匹普普通通的马缓缓走在队伍最前面,正与一位将军有说有笑。
将军时不时夸赞两句:“陆小兄弟真是有勇有谋啊,令谢某佩服!”
陆万里难为情地笑着抓了抓后脑勺道:“晚辈不敢当此夸赞呀,谢将军征战沙场这么些年,在您面前这些小伎俩都是班门弄斧呀!”
其实陆万里是听了宗泽的嘱咐,这次行动千万不要向别人透露是他宗泽的主意。
那日,宗泽让他骑着梅滢雪姐姐的马带着一封信赶到大理,请大理皇帝段玉峰派兵增援大宋与吐蕃之战。
段玉峰见着信原本还有些犹豫,但是陆万里又说:“我亲爱的皇帝陛下,宗公子还说了,只要皇帝陛下肯出兵增援,就让我把这匹宝马赠给陛下,不仅如此他日宗公子还会亲自将我师父的那匹正宗的白龙驹借给陛下两年!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