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蒙面女侠朱紫瑶,已经离开此地好久好久了。
可此时的武植,却仍在回味着那个朱紫瑶身上,颇具青春意味的靓丽气息呢。
……
次日一早。
赵佶身边的盛公公,便步履匆匆地来到了武植的宅院当中,欲叫武植去上朝。
而武植在更换朝服的时候,也顺便向那个盛公公打听了一下,此次赵佶让他去上朝,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儿。
而这次的盛公公,给出来的答案也是相当精简。
就是想叫他一起上朝,共同商议不久之后的出兵事宜。
对此,武植的心中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这时候,他也没什么好诧异的。
而就在武植与那个盛公公同行的时候,他还是在不经意间,向那个盛公公瞥去了几眼。
见那盛公公面色红润、精神状态甚好,不禁也在心中道了一句,看来月余以前,我将他挟持走的那件事,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心理与肉体负担。
这个赵佶面前的老人盛公公,依旧如往日那般春风得意、精神饱满。
如此一来,倒也叫他的心中安心了不少。
毕竟当日,他之所以会挟持那个盛公公,也是逼不得已之下的一种应激自保行为。
若当初他的那般举动,真就给眼前的这位盛公公吓出点儿毛病的话……
那他心中,必然也会自责一番的。
毕竟他们二人,往日无冤近日也无仇。
当武植跟着盛公公,快步行至金銮殿的时候。
这时候的朝堂之上,便已然站齐了文武百官。
众人看着姗姗来迟的武植,脸上的表情也是平淡至极。
唯独那个童贯,见此时此刻的武植仍然泰然自若以后,他脸上的表情,就显得不那么自然了。
此次在朝堂之上,赵佶与文武百官们商议的大事主要有两件:
其一就是,为武植这个先锋官点配军马。
其二则是,再次议议那个征讨大元帅的人选问题。
虽然在此之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商定好了。
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众臣们却又有人提出了异议。
所以在此时,也仍有必要再次确定一下,那征讨大元帅的人选问题。
经过了一个上午的反复商议,最终的商议结果则是:
武植这个征讨先锋官,其麾下的军马数量,暂定为五千人。
至于其军马构成,则从禁军当中择优选拔。
对此,武植的心中还是颇为欣慰的。
那禁军的名头,武植在来东京之前便已然知晓了。
虽然整个大宋的军备力量都不怎么样,可是那拱卫京师安全的禁军,其在实力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
此次,若真能从禁军当中给武植选拔出一支军马的话,那对他来说,也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
毕竟无论他的谋划再怎么强悍,最终执行命令的,也都将是他麾下的那些兵士们。
若那些兵士们不给力的话,那么无论他这个主帅再怎么用心用力的去谋划全局,到头来,也都将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结果。
至于那争讨大元帅一职,经过了满朝文武的再三讨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把该职务交到了童贯的手中。
如此决定,既是由于童贯那太监身份颇受皇家信任,其二也是因为他本人带军作战经验丰富,此次一去,也必能将大宋朝的胜率骤然提高许多倍。
对此,朝廷当中的那些武官们,在听完了这个最终决议之后,均都暗自摇了摇头。
虽然在此之前,那个童贯确实领兵打过许多许多仗,可是那战绩嘛,却着实不忍直视。
反倒是童贯大败回京之后,却总能以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推脱自己身上的责任。
如此一来,就把他极善带兵打仗的形象凸显了出来。
而在朝的那些文官们呢,一者畏惧童贯自身的雄厚实力,不敢将真话说出来。
其二,也是被他的那些言语蒙蔽了,致使那些文官们也在主观上认为,那童贯就是一个十分会打仗的将才。
而众位大臣们的如此判断,于潜移默化当中传入到赵佶耳中的时候呢,不由得也让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那童贯极其会打仗,哪怕比之战功卓著的种师道兄弟二人,也不遑多让的错觉。
所以这次,会任命那个童贯为帅,似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儿了。
可当武植骤然听完这个消息之后,他的内心当中,却是凄凉得很。
因为他与那个童贯,可谓是老冤家了。
不仅仅是因为上次,他与童贯的干儿子童成林,在皇宫之中有过的那场争锋相对。
即便除了那件事,他们二人之间的冤仇,也是极其之深的。
而这次,那个童贯,却又阴差阳错的做了武植的顶头上司。
如此一来,他武植所面临的种种未知阻碍,可当真就数不胜数了。
若武植在接下来的征战过程当中,不幸输掉一两场的话,那么那个童贯,完全可以以武植领兵打仗不当为缘由,进而一再排挤于他,甚至是处罚于他。
若武植在接下来的征战过程当中,打了胜仗呢?
那个童贯,完全也可以派自己的心腹大将,去争抢武植得来不易的战功。
如此一来,他武植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拼死拼活的玩命苦战,非但捞不到一点儿功劳,反而还可能为童贯那个老贼,作嫁衣裳。
当武植想到此处的时候,当真就令他头疼不已,不禁便使其在心中暗道了一句,看来在未来的那场大战之中,我所面临的对手,不止来自于大辽国,更要小心童贯那个老阴人。
以防止还没等我建功立业呢,便先被那个老阴人,胡乱找个借口给咔嚓了。
散朝之后。
武植便向赵佶申请,想要去筹备组建他麾下的兵马,以便他及时展开接下来的各种训练,用以应对将来的种种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