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王就杀他全家,为我等将士祭旗!”
郓王殿下的慷慨陈词并无太多华丽的辞藻,这与他状元的身份似乎并不相符。
但这些直白甚至显得有些粗鄙的话语,却更能激发三军将士的共鸣。
很快,战场上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虽然这位郓王殿下并非皇帝,而只是一名亲王,但他仅仅是说出这番话,已经足以收揽人心。
更何况,他已经凭借着连续救下刘法、种平远这两位名将的操作,赢得了西军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尊敬。
而此时三皇子的尊贵身份,西北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以及曾经考中状元的传奇经历,更是让这位郓王有了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
就此,齐朝最强的西军,在郓王的人格魅力下,再度整合为一。
……
太原城下,并未爆发出想象中的大战。
在郓王的带领下,刘法与种平远这两位西军名将开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推进。
而眼看天气逐渐炎热,经过几次试探之后又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金人最终还是知难而退。
太原之围解了,但并未爆发出大规模的战斗,也没有斩获太多金人的首级。
不过这正是樊存想要的。
因为盛太祖告诉他,此时与金人死磕,并非很明智的选择。
这些金兵留着,还有其他的用处。
于是,在金人撤走之后,樊存只是带着西军象征性地追击一番,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作为大捷报了上去。
而后就是进入太原城,得到太原军民的夹道欢迎。
只是紧接着,郓王殿下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无比的事情。
他与太原城的守将王禀,几乎是以直接勒索的方式,让太原城中的富户,比如地主、豪绅、富商等等,交出几乎三分之一的家产,充作军资。
此举自然是激起了这群人的激烈反抗,但在西军杀气腾腾的屠刀面前,他们最终却还是妥协了。
而这些钱财,大多数都被用作士兵的赏赐。
有个别实在顽固的地主、豪绅,仗着自己的家族在朝中有些势力,想要抗命。
而樊存在盛太祖的建议之下,对这些人就只有一个回答。
杀!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杀也要讲究个名正言顺。想要搜集这些地主劣绅的不法证据简直不要太简单,不论是通过王禀等太原官员的势力,还是由城中的平民百姓举报,在加上乱世用重典的从严判决,杀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反而让城中百姓拍手称快。
而此举虽然也激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太原城中,支持的声音却还是占了上风。甚至很多太原城中的民众,还自发地拿出一些家财用于犒军,被樊存拒绝。
显然,城中还是有明白人的。
太原城被围了许久,如果没有郓王带领西军救援,指望着朝廷派出援兵,估计太原城迟早都要被攻破。
而一旦城破,金人就要大肆屠城,到时候别说是家财,就连身家性命也都别想保住。
所以,这些西军原本也没指望朝廷的封赏,城中交出一些财物犒军,也总比都被金人抢走要好得多。
对于那些不明白这一点的人……
樊存也不屑于对他们讲道理,毕竟他的场外援助嘉宾是盛太祖。
……
太原之围已解的消息很快传回京师。
听闻郓王竟然又立下这等大功,京师百姓自然是奔走相告。
但这一消息对于正在争权夺位的两位皇帝而言,却不啻于火上浇油。
齐惠宗已经还朝,但很快,他就发现还朝后的事情与自己原本所想全然不同。
齐英宗几乎是将自己的这位太上皇父皇给软禁了起来,安排自己的亲信给齐惠宗的内侍来了个大换血,实时监视,甚至连齐惠宗赐给内侍财物、接见大臣,也都要一一汇报。
而郓王的收复太原之功,虽然让齐英宗十分不快,但这毕竟冲淡了他割让三镇的不良影响,加强了他统治的合法性,所以明面上的赏赐和奖励还是要有的。
在这种自觉更加安全的环境之下,齐英宗和齐惠宗两人的斗争比原本历史中还要更加激烈,而原本李伯溪和种平远等人力主构筑的黄河防线,自然就更加没有劳民伤财的必要了。
这一切当然都建立在某种一厢情愿的推断之上:既然太原之围已结,金人已经退兵,那么,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来了吧?
将军国大事寄托于某种侥幸,这本就是十分愚蠢的行为,但齐英宗本身就是一个愚蠢至极的皇帝。
而樊存既然已经知道了真实的历史,对他的这种愚蠢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所以接下来,樊存要耐心等待那个绝佳的时机。
……
果然,数月之后,金兵再度南下,仍旧是东西两路进兵。
在原本的历史中,太原城沦陷之后,两路金兵围攻汴梁,顺便以太原为支点,切断了西军救援京师的路径,导致京师几无可战之兵,也是促成靖平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个历史切片中,樊存所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