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胡姓人家,有四个劳力,但是一年下来,存钱不足二两银,余粮不足百斤,全家凑不齐第七套衣服,棉被没有第二床。
而这样的情况在这个胡家村,竟然已经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了。
“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想当年蒙元鞑子统治,我家年年都吃不饱,媳妇都不敢娶,兄弟姐妹饿死了八个。”
离开这户人家,朱梓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还有这家人脸上满足的笑容。
在朱梓看来很苦的生活,他们已经甘之如饴了。
找这家人砍了三根松枝点燃,四人继续在胡家村行走,百多户的村庄有一半已经熄灯,这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屋舍都已经破败,一路下来竟然没有犬吠之声。
亮灯的房屋四人也进去看了看,凡是亮灯的房子内都是有妇人在连夜纺纱织布。
所以一切给朱梓的感受就是“穷困”二字。
当回到朱梓的临时营地,已经是深夜亥时,杨贵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还是打起精神,准备和朱梓来个抵足而眠、促膝长谈。
“殿下,现在你可看懂了,大明的经济民生?”
“嗯~不懂!但看到了外强中干,贫困交加。”
对于杨贵的问题,朱梓也不避讳直接给了两个词。
“哈哈~殿下这形容相当精辟,确实是外强中干,贫困交加。
虽然应天等大城市表面无比繁荣,但繁荣只是外表,内在却是贫困虚浮。”
“咱大明是在蒙元腐朽统治下建立的,又是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真的富强起来了。”
“繁荣是给外人看的,大明之外北元还虎视眈眈呢,鞑靼、瓦剌、亦力把里也想着要在大明身上咬一口!”
“陛下何尝喜欢北伐,喜欢战争?
只是逼不得已罢了!
他要是不战,我汉人子孙就要被蒙元鞑子再次奴役,当成奴隶,当成两脚羊。”
“而战争,就需要战士,就需要钱粮,还需要武器装备,这就只能让大明的经济一直外强中干着,百姓也一直穷困着。”
看着不断点头的朱梓,杨贵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所以,殿下,你不该随便移民,这会坏了陛下的布置的。”
“……”
朱梓被杨贵这个丝滑无比的转折,闪了一下腰。
说到底,杨贵还是河南布政使,还是在劝说朱梓放弃移民计划!
“杨大人,大明是北方穷苦,但南方可是相当富庶的啊,您这是在蒙蔽殿下啊!”
同样感动了半天,陷入自我怀疑的铁铉,这会也回过神了,直接反驳起杨贵。
“铁铉是吧?礼部给事中,你真的有到江南的乡村走走吗?
你只是在那些城市中穿街过巷吧?”
“我~哼,杨大人,您还是在偷换概念,潭王殿下移民也是为了发展银川,也能为大明贡献力量,发展好宁夏还能反哺整个陕西乃至河南。”
铁铉也不和杨贵钻牛角尖,而是直接岔开话题。
“你说的是以后,但你们现在移走这么多人,今年的春耕可就耽搁了,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
“我……”
铁铉还是嫩了点,在杨贵的质问下一时语塞。
而朱梓也有了决断。
“杨大人,这样吧,我移走五万人,送出去的银两和粮食,我就不收回了,赠予百姓。
并且,迁走的人员你来挑选。”
“两万,不能再多了。”
听到朱梓这么容易就妥协了,杨贵大喜过望继续讨价还价。
“五万!别讨价还价了,不然本王就将人全部带走。
别说什么破坏父皇的计划,我知道父皇已经计划第七次北伐了,但没那么快。”
“三万!春耕还没结束,需要大量人力照顾粮食,不然秋收时,百姓都要饿肚子了。”
“五万!要不是考虑到春耕,本王早就加大移民的先登奖励了。”
朱梓只是被大明百姓的穷困震撼到了,并没有傻,不会被杨贵给忽悠瘸了,咬死五万人就是不松口。
杨贵甚至提出由府兵剿匪,然后将那些匪徒交给自己,朱梓也没有松口。
山贼中或许还有好人,但是他没空调教这些匪徒,而且后面他还有数万【郭桓案】的牵连案犯要接收,他可不想让银川变成“红名村”,罪犯聚集地。
最后还是朱梓决心更加坚定,定下了五万的移民数量。
虽然他也能强行将人带走,但过后绝对会被朱元璋敲打的,有一个布政使背书,再加上有应天的太子朱标背书,老朱就不能随便找他的不是了。
而且有杨贵的配合,接下来一路他会方便快捷很多。
被杨贵拖着聊了一晚上的朱梓,第二天再次出发,至于迁徙的百姓则由杨贵去筛选了。
“皇爷,你这个儿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笨的,就是这心还不够狠啊。”
看着朱梓的车队再次出发,杨贵喃喃自语着。
他自然不是闲着无聊,为了移民的事情来找的朱梓,而是朱元璋来信让这位信任的老臣过来教导儿子的。
看来杨贵对于朱梓的表现还算认可,至少语气中满是欣慰。
“大人,按照您的吩咐,给潭王的移民只有一万青壮,妇孺三万,老人一万,已经开始出发,
并且也已经派人提前出发通知沿路百姓,潭王的移民人数已到位。”
“很好~我们回去。
我感觉有大事要发生了。”
听到手下向主簿汇报,杨贵坐上早已准备好的轿子赶回开封,等待他的就是【郭桓案】这件天大之事!
“杨贵老匹夫,太损了。”
当朱梓再次醒来,已经是午后,当铁铉汇报跟随而来的移民情况时,直接爆了粗口。
“这老匹夫,就不怕我反悔,继续实行我的【银川移民计划】吗?”
“只要殿下下令,下官立即去重启移民计划。”
听到朱梓的话,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