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的父亲在一家工厂里当工人。她的母亲是从农村上来的,没有正式工作,自己搭起了一间简易的铁皮房,开了一间小卖店,当起了个体户。在80年代,国家还不承认私有制经济,所以,还没有什么民营企业,而是,叫个体工商户。
那个年代,人家是看不起个体户的,都觉得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只有那些没工作的,没本事的人,才去搞个体户,那时,大家都以进国营单位为荣。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才给当时的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个体工商户在这个空旷的原野上,有机会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也正是这些人。后来,他们有一些成为了企业界的领军人物。比如:华为老总任正非,养鸡出身的刘永好,搞玻璃的曹德旺。他们都是在那个年代,从个体户起家的。
阿菊的母亲是个勤劳,淳朴,热情的农村妇女,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给人一种很慈祥的,快乐的感觉。
张信和李志经常去阿菊母亲那里玩或者买东西。比如:香烟,汽水,冰棍等等。
阿菊下班后,有时会去帮她的母亲打理一下小店,李志有时候也跑去帮忙。一般重活都是由李志来干,比如拉货,装货,卸货。
有时李志也骑着三轮车,帮她们送货到各个酒店餐厅。
由于,李志经常去那里帮忙,她母亲也很喜欢李志,经常给他汽水喝,又给他冰棍吃。
有一次,阿菊的母亲问李志:“你有女朋友没有?”
李志说:“还没有。”
阿菊母亲说:“那还不赶紧找一个?”
李志害羞的说道:“我也想找一个。”李志也知道,阿菊是大学生,怕配不上她。
她母亲也看得出来,李志很喜欢阿菊。所以,她母亲经常找机会,让他们单独在一起。她有时候也会暗示阿菊,叫她热情一点。
有一天,李志对阿菊说:“今晚电影院放映一部香港电影,你要是晚上有空,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李志对她的邀请,也算是约会吧。
阿菊说:“我晚上还有事。”
李志问:“难道晚上你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阿菊说:“也算重要吧”听到她这样说,李志也不说话了。
阿菊一般晚上都在家看书,很少出去外面玩。
正好她母亲也在旁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李志走后,她母亲说:“你干嘛,不跟小李去看电影,晚上还有什么事吗?”
阿菊说:“他们说那本电影不好看,不想去。”
母亲说:“难道你们仅仅是为了看电影吗?傻丫头”
阿菊装傻的问:“那为了什么?”
母亲说:“我都养你这么大了,难道还要叫我手把手的教你谈恋爱吗?”她母亲的火气一下上来了。
阿菊娇气的说:“谁让你教了?”
母亲又说:“你看人家小李,这么热心来帮助我们,你也要热情一点。”
阿菊心里很清楚,她喜欢的是张信,不过,她母亲是不知道的。张信是怕影响到李志,所以,他总是跟阿菊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阿菊不冷不热的。阿菊也知道,李志对她又那么好,又在母亲的支持下,这让阿菊不知如何是好。
母亲又说:“你也大了,也该找个婆家了。”
她红着脸说道:“妈,我知道了,你怎么这么啰嗦,你就不能少说两句吗?”
母亲又说:“我知道,你现在大学毕业后,翅膀硬了,娘也说不了你的话了。真的是女大不由娘。”说完了,她母亲就去忙她的活了。
他们商店旁边,有一个是专门割玻璃的小店铺,老板姓赵,由于,他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造成腿瘸,现在走起路来拐来拐去,人家都叫他玻璃拐,他的个子不高,只有1米58,由于他得了这个病后,在农村不能干活,只能跑来城市开一家割玻璃的店铺。他已经37岁了,但是,还没结婚。
由于,他的店就在阿菊母亲旁边,所以,张信和李志,经常去他的店里跟他聊天。
一天,张信正在他的店里面跟他聊天,一个老大妈带着一个年轻女人走进店里来,玻璃拐热情的跟她们打招呼,大妈相互跟他们介绍了一下,大妈指那个女人对玻璃拐说道:“这是我们村的一个堂妹,他也想来城里干工,今天有空,我带他过来你们认识一下。”玻璃拐注意看了一下那个女孩。
大妈又对那个女孩子说:“这就是小赵开的玻璃店。”
那个女的抬头四处张望看了一下店里,也没说什么,静静的坐在那里。
大妈问玻璃拐:“现在生意怎么样?”
玻璃拐说:“一般吧,反正是饿不死。”
大妈看到店里,摆放着一张床,还有一个小炉灶和铁锅就问:“那你吃住都在这个店里吗?”
“是的,像我们这种小生意,哪里有钱租得起房。”玻璃拐说。
张信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听他们说。
“不过慢慢来,等以后有钱了再租一间房。”大妈说道。
他们聊了一会儿后,那个女人说还有事,她们俩人便起身离开了。
她们走后,张信递1支烟给玻璃拐,问玻璃拐:“这个大妈是在给你介绍对象吗?”
“是的,大妈说她有个堂妹,现在离婚后,带着一个孩子,也是单身一个人,要给我介绍认识一下。”玻璃拐说。
“那你对那个女人满意吗?”张信问道。
“像我这种残疾人,有什么满不满意的,主要是看人家满不满意我。”玻璃拐说道。
他的脸色有点沮丧和无奈,他的眼睛似乎含有泪水。
张信看到他这样,又递了一支烟给他,似乎想给他一些安慰。
玻璃拐吸了一口烟说:“你刚才没看到吗?那个女人对我似乎很不满意。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