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193章 天地革而四时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3章 天地革而四时成(2 / 2)

能请日理万机的东京留守“正天下视听”。

温仲舒头痛不已,一声“无法无天”之后,还是那句话“急递行在”,可他又打心底赞同刘纬的提议。

史上,王安石的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贡举制度改革却得以保留、并继续完善。

从结果来看,王安石废南人之所长、就北人之所擅的科举制度改革,更像是改革派对保守派抛出的橄榄枝。

哪怕是顽固报守派司马光,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赞成科举制度改革:国家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德器识以弼谐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略勇果以扞御外侮,小者刑狱钱谷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文艺之人、欲以备百官、济万事邪?

现如今。

南北之争仅仅只是有了苗头,王钦若、丁谓也只是半透明般的存在。

王旦、赵安仁、寇准、张齐贤、温仲舒、向敏中等北方士林领袖尚无忧患意识,但他们不会放过抬举北方士子的机会,也是刘纬底气所在。

……

十月十八日,黄昏。

辇驾驻跸迎銮驿,泰山近在眼前。

赵恒意气风发,斥责刘纬的口谕较为委婉:“朕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卿乃近臣,何以有事不疏?窃议国家取士之制?”

十月二十三日。

赵恒乘步辇登顶泰山。

二十四日,享昊天上帝于圜台,以太祖、太宗配。

群官享五方帝诸神于封祀坛,仪卫使奉天书于上帝之左。

赵恒衣衮冕奠献。

摄中书侍郎周起读册、牒、谱文。

摄中书令王旦跪称曰:“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

献毕,封册、牒、谱于石鐾。

二十五日,禅祭皇地祗于社首山。

二十六日,有司设仗卫、宫县于朝觐坛下。

赵恒服衮冕,受朝贺。

中书门下文武百官、皇亲、诸军校、四方朝贺使、贡举人、蕃客、父老、僧道皆在列。

是日,大赦天下。

内外诸军将士,比南郊例特与加给。

文武官并进秩,赐致仕官本品全俸一季,京朝官衣绯、绿十五年者,改赐服色。

郓州免来年夏秋税、屋税,免二年支移税赋工役。

所过州县免来年夏屋税十之五,河北、京东军州供应东封者免十之四,两京、河北免十之三,诸路免十之二,屋税永免折科。

……

两浙钱氏、泉州陈氏近亲、伪蜀孟氏、江南李氏、湖南马氏、荆南高氏、广南刘氏、河东刘氏子孙未食禄者听用。

赐天下酺三日,雨露均沾。

十一月初一。

赵恒幸曲阜县谒文宣王。

是夜,行宫灯火通明。

层层叠叠的贺表之上,是一封言事疏,洋洋洒洒万余字。

“臣愚不肖,蒙恩兼三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

臣幸以职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驽下无以称职,而敢及国家之大体者,以臣蒙陛下任使而当归报……释此一言而毛举利害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聪明,而终无补于世,则非臣所以事陛下之义也。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天下幸甚。”

简而言之,诗赋取士,华而不实,不足以经世致用。

譬如误入歧途的何承矩,若非受制出身,不至于一生都在边镇蹉跎。

譬如进士出生而又无华丽词藻的何亮,明明满腹治国经纶,却一直默默无闻、不得重用。

史上,王安石言事疏并未引起仁宗或是宰臣重视,直至赵宋第六代帝王神宗赵顼有感于西北战争的艰难、西北有功士人又多因不在选官之列而无法晋升,这才下定决心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并亲出策问:

“朕德不类,托于士民之上。所与待天下之治者,惟万方黎献之求。详延于廷,讯以世务……生民以来,所谓至治,必曰唐虞、成周之时。诗书所称,其迹可见。以至后世贤明之君、忠智之臣,相与忧勤,以营一代之业。虽未尽善,要其所以成就,亦必有可言者。其详着之,朕将亲览焉。”

……

赵恒做不到无动于衷。

于国而言,不能只有一个寇准可用。

于军而言,不能只有一个李继隆可用。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之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

赵恒深以为然,遂召王旦相询。

王旦久久不语:“臣初闻刘纬有试进士之心,窃以为不可。其才天授,诗词赋冠绝古今,年方十六已涉足经史。试而不得鳌头,难以服众。称其心意,寒门才俊则失崭露峥嵘之机。今其弃己之长,改就其短,本意如何,尚不可知,但此论大公无私,可为万世楷模。”

赵恒道:“诗赋取士,深入人心,动辄翻覆,恐有不虞。”

王旦道:“科举乃国家根本,请陛下召群臣会商,勿取一家之言,也可徐徐图之,依例定一甲,再以策论定等次。”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