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趋数步,与刘纬并肩,而后问,“童子所言给其希望是何典故?”
“十年如一日,不做不错,做多错多,谁愿任事?主官四年一任,又做给谁看?浸淫地方、衙司,久之易为祸,欺上瞒下、隔绝内外、架空主官都不是什么难事。给其希望的同时,还能将这些隐患一一化解。既然耐得住琐碎繁杂,为何不能升入中书诸房任事?”刘纬问。
“童子当中书门下是什么地方?什么人都能进?由开封府跳至中书门下任事,不是加官进爵又是什么?”杨亿理直气壮。
“素闻中书诸房胥吏精明干练,历任宰执皆任其事,但其行遣,只检旧例,无旧例则不行。甚至有十任宰执半任胥吏一说,长此以往,与国何益?”刘纬一问接一问,“何不以其年资,加其绩效,定其去留流转?年增幅一成,连续五年,或者十年,便可左移。”
“童子想逼死他们?”杨亿冷冷的问。
“逼死他们?杨司谏想岔了,能苦过十年寒窗?以五年、十年所事均值为考核他人标准,而非繁刑严诛,何愁吏不上进?在州、府、司、院之间移转,何愁尾大不掉?”刘纬侃侃而谈。
赵恒对刘纬的长篇大论上了心,流官制的缺点显而易见。
主政一方时间太短,太多太多不能作为、不愿作为、来不及作为,吏则趁机为所欲为。若吏在州、府、司、院之间流转,哪怕是十年一移,也能让地方吏治大为改观。
“童子师从何人?”杨亿沉吟片刻问。
“杨司谏是想问此法何来?”刘纬避重就轻,“地方形势户以此法约束仆役、佃户,方才所言不过是一些皮毛,童子以为此法可驱吏,绝不可牧民。”
“何故?”赵恒再开金口。
“回陛下,亲民官不亲事,缴纳征收皆是胥吏为之,胥吏的选拔主要是承袭与地方保引,往往终身履任,十年如一日的层层加码等同于官逼民反,晋末乞活军便因此而来。”刘纬危言耸听,隐有劝谏之意。
“吏不会生事?”赵恒又问。
“有吏上进,自然有吏生事。生事者为何生事?不外乎既得利益受损。这种既得利益大多非法,来源于另立名目、巧取豪夺,实属陛下或黎庶,以上进者替生事者即可。”刘纬道。
“童子胥吏之论与宋太初有异曲同工之妙?”赵恒意味深长道。
“陛下圣明。”刘纬明显一愣,再揖时腰杆软了许多,“童子顽劣,受宋中丞教诲颇多。”
杨亿恍然大悟,怪不得宋太初一回京便把幕属尽数黜落,吏部流内铨因此灰头土脸,原来根子在这。
“臣种放有奏。”一道略显沧桑的声音突如其来。
赵恒露出一丝难得笑意,老、中、幼三代祥瑞聚首,同解君忧,必为青史佳话。
“左司谏种放上奏。”礼赞官高唱。
“启奏陛下,国朝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者予出身。”种放年过半百,长须及胸,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无视朝仪,冲着刘纬善意一笑,“夷陵童子此前所言已在策、论之列,人材贵善养,不贵速成。再者,问策于十岁童子,百官如何自处?昔日赵括纸上谈兵,方成就先秦霸业。前事之师,不可不戒。童子少年天成,他日必为陛下肱骨之臣。但方才言词过于偏激,想来是双亲早逝,性缺敬畏,当入国子监,养幼稚良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