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带来的并非是好消息,但也不是坏消息。
“行了,我知道了。”
他风轻云淡的应对,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当中。
可以说,大越的种种举动陆子吟从未预估错误。毕竟大越的后代也算是油罐五常的候选人,战斗力十分强悍。
这些人对大明的文化十分仰慕,想要作为大明的继承人。
但在面对大明正统的继承人的时候,他们却又敬而远之,想要抹除国内大明存在的痕迹。
如此想法并无问题,有问题的是大越太弱小了。
在大明最弱小的时期脱离独立的大越到现在也不过数百万人口,军队更是只有数万人。
这一数目欺负一下小国自然没问题。
但大越一向都是散装的,北部许多区域跟大明交际太多,文化已经跟周遭的国家产生隔阂。
内部更是有许多小的军阀存在,他们还处在世家跟国王争权夺利的时代,并未崛起文官这样利益一致,不以血脉为主的政治团体。
或者说,文官是没有血脉的亲师徒,比有血脉的父子关系更亲密,更理解对方所想。
这一窘境下,国王看似是一国之主,但权力却被一个个政治家族构成的小军阀分割,在面对大明的时候,他们都无法团结一致。
哪怕是大明借道运输货物,大越国内立
马分出主战派跟主和派,彼此争论不休。
这些是徐渭通过种种渠道弄来的消息,更具体的情况无人知晓。
“侯爷,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是出兵教训一下大越,还是威逼他们放行?算算时间,我大明的船队半个月就要到港了。”
徐渭小心翼翼的问询,此事事关重大,牵扯到与大越开战,让他不得不谨言慎行。
“半个月内足够他们作出选择,若是不对,立马就会有人帮他们纠正。”
陆子吟不知道大越会做出什么选择,但无论他们怎么选择,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束缚。
换句话说的话,那就是大越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大明利益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会扩大。
徐渭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朝廷或许会有许多人支持。我大明有了庞大的海军,足以维持海面上的优势,从大越的各个港口登陆,将其斩断,而不是从镇南关杀向南方。”
陆子吟笑道:“你知道的事情,大明上下也都知道。万寿宫的,内阁的,司礼监的都看的真切。此番运输需要借道,奏章早就送到礼部去了。”
他向来守规矩,不会玩什么先斩后奏。加之将北方的牲口运输到南方的利益太大,哪怕到地方之后半数都水土不服而死,仍旧利润极大。
更重要的
是,南方的畜力不足,亟需补充。
“他们支持战争?”
话音一出口,徐渭就发现自己说了傻话,他想辩解,但平西侯的声音已经响起。
“你不要想太多,更不要有压力。大明上下,除了军队里面的人,没几个人支持战争。但更没有人会支持大明的利益受损。”
“大越身为我大明的朝贡国,借道这种小事都不听话的话,那就不是借道的问题,而是大明的颜面何存!”
陆子吟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叹气。虽然他知道大明的种种规矩下,这是必然的。
后世超级大国也会为了面子开战,更别说现在。
大明若是不能号令自己的藩属,颜面何在?
这是逆鳞,谁碰谁死。
“侯爷的意思是我大明不会为了战争而战争,但会因为大越左脚先进门而对其宣战?”
“对。”
陆子吟冷漠的脸上有了无奈:“再说了,我虽然不支持战争,但我支持将大越消灭掉。”
“不是复仇,而是为了土地,为了一年三熟的土地。大明越大,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抵抗力越强。”
他没有说谎。
大越对大明唯一的意义就是大越的土地,成为大明备用粮仓。
贸易具有不稳定性,但战争获胜就是另外一码事。大明会善待原本属于大越的百姓,
也会让更多的粮仓成为大明活下去的底气。
哪怕面对小冰河时期,有了更多的粮仓,更多土地,大明也能更好的渡过难关。
“粮食的确还不够,大明那么多百姓,若是能够人人都吃得上白米饭,白面馒头,那就太好了。”
徐渭哑然失笑,就那样看着平西侯。
这话别人说出口,他不信。
但平西侯说出口的话,他是相信的。
这是平西侯的风格,他向来如此,最先考虑的是百姓。
为了让百姓吃饱肚子而开战,则是十分合理的一件事情。
换一个人,或许他已经觉得大明够大了,粮食产量太多。但在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