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只剩下一条,这条也是历史上,绝大多数绝望者对残酷现实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乞求,或者说好听点,祈求。
最开始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赵长启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尊严,是啊,男人的尊严,到底值多少钱?无价之宝?
这显然跟生命是无价之宝一样,是个可笑的幻觉。
但他随后又想到,难道在这个世界上,愿意出卖自己尊严的人还少吗?
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实验中,会有多少人愿意出卖自己的尊严呢?
价格又是多少?
作为一名调查员,他完全有权限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相关的资料非常的多,自从实验开始之后,对实验人群的建档、分类、追踪、统计、建模的工作就一直在进行,差不多每周都会有一次总结,总结一周内实验人群的分布情况,用于分析贵宾对实验的目的性。
按照目前最新的模型来看,实验人群大体可以分成一下几类:
第一类是对实验项目完全不合作的类型,这一类人细分成两种,要么就是本身有钱,对除了自己赚钱的事情以外根本不关心,要么就是把这个实验看成是个无聊的项目。这种人一般经济条件都不错,事业心比较强,既没空听耳机里的声音瞎BB,又不稀罕实验提供的这点费用,所以索性就不理睬。还有一种就是性格原因,他们本身的性格就非常孤僻,不喜欢甚至抵触跟人聊天和互动,还有一些存在病例性的心理疾病,本来是在项目中,想通过这个谈话来进行治疗的,但显然仅仅是谈话并起不到作用。这一类人群占整个实验人群的总比例很小,不到百分之4。
第二类是对实验项目被动合作。所谓被动合作,就是他们对实验本身并不是很关心,但他们关心的主要是钱和任务体系。这一类人通常是刚进入实验系统,还没有被贵宾“转化”的,他们的概念当中,对贵宾的态度还是倾向于他只是一个耳机里的声音,做他的任务能挣钱,相当于对待某一份工作的上级,也许有一点服从和敬畏,但也仅仅是看在钱的份上。在实验时间以外,他们基本上还是该干嘛干嘛。这类人占总比例的百分之20多。
第三类是对实验项目有积极性,也包括了实验项目中绝大多数,超过百分之50的人群。这一类人通常就是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既促使他们配合贵宾的一些任务,相互互动,在他们之间建立某种信任和联系,同时也反过来继续促使他们建立更多的互动。在实验时间之外,这一类人还会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经历,讨论相关话题。
剩下的全都归为第四类,也是监察部门重点监控的一类,过度积极型。
在实验初期,他们通常的表现都是情绪亢奋,对任务和对话的响应程度异常的高。
到了实验中期,几乎唯贵宾的话是从,甚至可以抛弃任务的奖励影响。
为了贵宾,他们可以抛弃既有的社会关系,包括从公司辞职,和对象分手,远离家人朋友,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第四类人不仅在实验过程中表现积极,在实验时间以外,互相之间还积极串联,成立许多中小型社团组织,这些组织往往是会员制,需要一定费用来维持活动,而且有目标,有好几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找到贵宾并把它营救出来,甚至还有存在zz目标的,以推翻全人类为最终目的。
在最初这个模型建立的时候,分析部门的猜测,是外星人可能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前三类人转换到第四类,在之前的一些实验进程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比如很多第一类或者第二类的人被转换到第三类,而第三类转换到第四类,当然,这之间并不是递进关系,前三类的人随时都可能变成第四类。而第四类的人却几乎不会再恢复到前三类。
这种迹象在内部也被大家称作神化,外星人想来地球当神这种猜想,也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猜测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贵宾似乎并不喜欢第四类人。
这一点,从整个实验的退出机制就能看出来。
实验是随时可以停止的,监察部门有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终止一个人继续参与实验的权利,同样,贵宾也有这种权利——他可以终止和对象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
实验员们发现,虽然第四类人对贵宾的态度表现的异常亢奋,大有为他赴汤蹈火的趋势,但贵宾的回应往往趋于冷淡。
按照监察部门之前的分析,如果第四类人就是贵宾的实验目的,那么他就应该尽快通过更频繁的任务和奖励来强化控制,然后利用第四类人的狂热,在私底下偷偷渗透和传播。
但数据现实,在一个实验人员被转化成第四类人一段时间后,贵宾非但不会强化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刻意冷却。
之前的任务会被逐渐减少,互动变少,谈话频率降低,甚至很多时候会直接取消实验者的实验资格,拒绝再次进行交流。
一开始,监察部门怀疑这是不是一种故意遮掩——因为转化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脱离接触就可以了,就像当年我员发展地下员一样,只要注入了某种精神信仰,到需要的时候,这类人自然会被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