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平阳公主,非我不嫁> 第204章 皇家亲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皇家亲情(1 / 2)

陈长风可不敢帮杨氏擦眼泪,只得在一旁干劝:“弟妹莫要伤心,弟妹莫要难过。”

“上将军……”杨氏哭着,就要往陈长风怀里扑。

李秀宁再也忍耐不住,一把揪住杨氏怒骂道:“不要脸的贱货。”

杨氏不甘示弱的回骂:“哼!你不也是二婚么。当初你趁上将军年幼,老牛吃嫩草也就算了。还心胸狭隘,不许上将军纳妾。让上将军这样的俏郎君守着你这个老女人,你害不害臊?”

此话一出,李秀宁气怒交加之下立马和杨氏扭打了起来。

陈长风帮不上忙,记得跳着脚大喊:“使不得,使不得啊!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杨氏哪里是李秀宁的对手,几下就被李秀宁揪着头发按倒在地。

“还敢不敢勾引我男人?”李秀宁骑在杨氏身上,居高临下的问道。

“没你会勾引。”杨氏还在嘴硬。

“讨打。”李秀宁怒吼着就要做势扇杨氏几耳光。

“使不得。”

陈长风急忙上前,把李秀宁从杨氏身上扯了起来,劝解道:“你堂堂燕王之尊,和一个罪妇计较干嘛。”

陈长风又对杨氏道:“我此生只爱秀宁一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一听这话,李秀宁彻底以胜利者的姿态将杨氏拉了起来:“刚才是三姐莽撞了,还请弟妹勿怪。我理解弟妹,毕竟我夫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长得俊俏不说还专情。这样的完美郎君,谁又不爱呢。”

杨氏冷笑着道:“你不过是命好一些罢了。”

接着她双眼凝视陈长风:“上将军真的对奴家无意吗?”

陈长风一把揽住李秀宁的腰,微笑着对杨氏道:“我一直把你当弟妹。”

杨氏的态度立刻转变,语气中充满责备:“既然上将军对我无意,为何要阻拦陛下将我纳入后宫。

也是,你们男人都这样,自己吃不到,也不许别人碰。”

郑观音大惊问道:“弟妹,难道你对李世民也有意思不成?”

杨氏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道:“既然做不了上将军的女人,那么就做陛下的女人。”

李秀宁怒骂:“杨氏,你这不要脸的淫妇,孤绝不会让你玷污皇家声誉。”

杨氏冷笑:“李秀宁,你在本宫面前神气什么。当初你父皇在大隋为官的时候,你见到本宫还不是得规规矩矩的行礼叫声郡主。

还说不让本宫玷污你李唐皇室的名声?你李唐皇室的丑事还少啦?李建成李元吉私通尹德妃张婕妤,皇室四兄妹龙船之上手足相残,你与李世民两兄妹龙船逼宫,你以为天下人真的不知道吗?”

陈长风急得跺脚:“住嘴,你不要命啦?”

杨氏无所谓的道:“死就死,不能做你女人,活着也没甚意思。”

李秀宁冷笑着已经开始拔刀:“心怀怨望,看来是留你不得了。”

陈长风急忙上前一把抢过李秀宁手里的刀:“算了,一个妇道人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随她去吧。”

李秀宁恨恨的对杨氏道:“看在淑绚几姐弟的份上,今日就放你一马。日后若是再敢乱说,孤一定杀了你。”

“来人,将杨氏送回宗正寺,任其自生自灭。”李秀宁紧跟着下令。

李秀宁的几个女亲卫进来,将杨氏带了出去。

郑观音见此,思索良久,最终还是道:“三娘,妹夫。我也还是回宗正寺吧。承道他们几个年幼,我若不在,担心有人害他们。”

李秀宁也只得无奈点头。以她的身份地位,可以接郑观音李婉顺这些女眷出宗正寺,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是万万接不出来的。(李建成有六个儿子,李元吉也有五个。)

李世民之所以还留着李承道、李承业等十一个小家伙的命,也主要是因为李秀宁的原因。李世民也怕做得太绝了,引起李秀宁不满。

但也仅限于留下小家伙们的命了,李承道、李承业几兄弟在宗正寺里面,没有人教导他们功课武艺,吃的也是饱一顿饿一顿。

李秀宁心疼她十一个侄子,以前经常提着好吃好喝的去探望他们,还教他们读书练武。陈长风知道后,便不许李秀宁教导李承道等人读书练武。

李秀宁当时还不服气,说陈长风势利眼,只把李承乾李丽质几兄妹当妻侄。陈长风当即回骂:“你要是嫌你李家还不够乱,就把承道、承业他们十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中龙凤。”

自从被陈长风骂过之后,李秀宁便极少去看她的十一个侄子了。

皇家的亲情就是这么功利且虚假,每一个人都身不由己……

送走郑观音之后,陈长风和李秀宁才过了三天没羞没臊的生活,就被李世民召入了皇宫。

李世民一见到陈长风就皮笑肉不笑的道:“听说你这几天过得很不错啊,三日三夜不出房门,挺会玩啊!”

陈长风被揭了短,顿时大怒:“臣为大唐做了那么多事操劳了那么久,就不能享受享受?”

“既然你这个做臣子的都能享受,那我这个做皇帝的也要享受。”

李世民说着说着,突然神秘一笑,轻声道:“昨天,杨氏托太监给朕传了话。既然是杨氏主动,你总不能阻拦我了吧。”

陈长风冷笑道:“陛下,恕臣直言,您最近有点得意忘形了。您这才座了几天皇位啊,坐热了吗?坐稳了吗?就开始想女人了,还想那种碰不得的女人。”

响鼓不用重锤,李世民走到陈长风面前拱手一礼:“爱卿所言甚是,是朕膨胀了。”

陈长风躬身回礼道:“臣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戒。也望陛下这个大唐的掌舵人也能以此为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世民不断咂摸着这句话,忍不住称赞道:“短短十四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