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本来接到的将令,是据守平湖,探明倭寇动向,如果倭寇攻打华亭,就从后夹击。
他经历上次宣大之战,深知燧发枪完全来得及对抗骑兵冲锋,而倭寇都是步兵,只要在城下搭建工事,就足以构成缓冲带。如果进了城,在城墙上射击,反而很难形成交叉火力。于是命令火枪兵全都在城下三百多米处,用马车做掩体,形成一个折线形的防御带,又将三十五门火炮放在后方一百多米处,将前方一公里纳入覆盖范围。
郑钦已经派出三个小队,骑马前往三个方向查探。
在此间隙,他又拉着刘存义在中军帐深谈,问了诸多变法的事。刘存义极有才干,心态又十分慈和,且深通营造之术,善于筑城。
朱墨想到将来的屯垦卫,除了需要欧阳必进这样的人物,还需要文官,于是直言道:
“刘大人,方才你也听说了,吾要在东海之滨设屯垦卫,要建造一些房舍,还要兴修水利,给一些硬地排盐什么的,都需要得力人手……呃,你若愿意,吾今日便诚心相邀,请你主持方面之计如何?”
刘存义今年将近五十,一生抱负未开,今日不知走了什么运,先是见到那么多士气高昂的奴民,又见到怪异犀利的火器营,再是眼前这个传奇少年,一时竟不知身在何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炽热燃烧——
大明已经有盼头了……
这少年在大战之际,仍能侃侃而谈,游刃有余,可见这场险恶的变法,已经将其历练成大才。加之,张居正这样的大人物也甘为下手,自己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当即起身一拜,道:
“朱大学士,刘存义愿为大明中兴效犬马之劳。”
好!
朱墨拍拍他肩膀,笑道:“老刘啊,大战过后,你就去金山卫海边多走走,看看哪些地能开垦出来,哪些地能用水泡软了,还有就是你的老本行,看看那些地方建造房舍合适?怎么造等等。”
“我定不辱使命,朱学士尽可放心。”
刘存义和气的脸上,此时也郑重起来,颇有几分慷慨之色。朱墨也不无感慨,心想这严家做的是过分了,从来不用人才。不过呢,话又说回来,这些人没有参与到漩涡里,也才能保留清白之身,再大一点的官,也就没法用了。
……
两人谈了一会儿守备,
郑钦的探子已经回来一路,报说:“禀朱学士,我们探得倭寇并未攻打华亭,而是在华亭城外筑营,此时已将华亭困住,又有一些倭寇在向青浦、平湖一带游弋!”
朱墨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战场之上,信息也就那么多了,而且有即时性,过了那个点,信息也就没用了。这份军情,有两点是可靠的,一个是围城,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可能是障眼法;另一个是外围游弋,一南一北,分别指向平湖、青浦,那就说明倭寇也知道了我方的部署。
此种布局,自然是透露了倭寇的一些意图——
围城打援与攻城,很可能是同时进行的。
如果明军从青浦、平湖来救,它的两支游弋队就依托营垒包围歼灭。敢这样布局,是因为已经探明了平湖方向不是主力,很可能一击即溃,到时候再去合力包抄戚继光。
而华亭城内的守军和义勇虽然多,要出城作战,此时却已经没有可能,因为营垒已经把城池围住了。华亭守军想要救援外围友军,就必须先突破营垒防线。这就构成了反向攻城,倭寇依托营垒,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足以抵挡几个时辰。而几个时辰里,戚继光已经被歼灭了。于此也可见,倭寇的主要目的,果然是歼灭戚继光部。
如果平湖、青浦的明军不去救华亭,倭寇就攻城。到时候攻下城池,反而就成了守军,依托城池之固,加上外围运动战,可谓是有胜无败。
但还有一个疑问——
倭寇上次在台州之战,已经领教了火枪兵的威力,难道这次就完全忽视了?还是已经有了致胜之法?其中究竟如何?这种级别的情报,显然就不是普通探子能判断的了。
朱墨踌躇一会儿,再看看天色,但见此时已经天亮,雾气犹未散去,心想恐怕要改变一下战法了。
回到帐内,叫来了郑钦、刘存义、殷小虎,四人一起商议,一番推演,情势也渐渐明朗——
从平湖向北,分别是东面的金山卫城,西面的枫泾。枫泾以北就是华亭,但如果不直接向北,而是向西北迂回,就是淀山湖一带,就在华亭的后面了。这里是一大块开阔地,但靠近湖区又是泥泞的湿地。
朱墨担忧的是,倭寇多半会在华亭西面的开阔地,围歼来援的戚继光部。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是从青浦来援的最短路线,如果从东面迂回,那就还有被倭寇登陆点守军夹击的可能。戚继光实际上也没有选择。
这,从侧面也说明,倭寇是做足了准备的,也制定了非常详尽的计划。
这一仗,
按朱墨原先的考虑,自然是在运动中突袭,打开包围缺口后,戚继光部、华亭守军、平胡守军都一拥而上。但这时,他忽然有了另一番考虑——
倭寇打得是心理战、政治战,想要通过残暴短促的方式,聚歼大明百姓的心里支柱戚继光部,由此制造出一连串连锁反应,从而配合严嵩建立霸府。
要破除此种意图,那就得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硬碰硬的方式,碾压式地荡平,把一颗颗虎牙敲掉,用空前暴力的方式、无懈可击的实力,让倭寇受到惩罚,熬到恐惧。
因此,
他想改变一下战法,完全不用去考虑巧打,直接是硬刚,就从平湖开始北上,见一个打一个。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需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