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参见圣人!”
众人进入了大殿之后恭声见礼,李二摆了摆手道。
“免礼吧都!青雀即将离京就藩,其实某和皇后都还有些不放心,李庸呢就提出了绝妙的建议,所以某准备就和众卿一起商量一下!”
听着皇帝的话,房玄龄等人都在心里琢磨开了,皇帝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皇帝是想反悔,将魏王留在长安?不过不应该啊,如今李治为被立为了太子,这对李庸十分有利,李庸应该不至于提出什么绝妙的建议将李泰留在长安吧?魏征已经默默的做好了准备,只要皇帝提出让魏王留在长安,那他就立即开口劝谏,这些年来他不止一次的提出让魏王就藩,然而皇帝却始终没有松口,如今皇帝主动提出了要魏王离京就藩,他怎么可能再让皇帝反口?他觉得之前李承乾谋反就和魏王一直留在长安大有关系,若是让魏王再继续留在长安,那一定还会祸起萧墙,所以,魏王无论如何都要离京就藩,长孙无忌笑道。
“圣人,不知道李庸又提出了绝妙的建议?”
李二大笑道。
“李庸想要对传承至今的文明做一次总结,无论是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是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是为文献大成。”
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人听了全都愣住了,以他们的眼光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件事的意义和好处,魏征激动道。
“文献大成?对传承至今的文明做一次总结?李庸这提议真是绝妙啊!”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也赞不绝口,这确实是好事,而且他们也很想参与进去。
“李庸也是怕青雀离京就藩会无聊,所以才给他想出了这个主意,让他也有点事做,某觉得也挺好的,这事若是做成了,也是咱们大唐文治的体现,不过,要想将这事做好,也不容易,很繁琐,很耗时间,而且要在整个大唐征集书籍,绝非青雀自己能够完成,所以某还是得帮一帮他。”
李二兴致勃勃道,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听了都有些失望,如果是朝廷来组织的话,那他们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可是如果魏王就藩做这件事的话,那他们这些朝中的大臣参与的就很有限,这一刻他们突然有种将魏王留在长安的冲动,实在是修文献大成太诱人了,谁不想多在史书上多留下厚重的几笔呢?不,应该都怪李庸,有这么好的点子直接提出来就行了,为什么就给了魏王呢?魏王离京就藩怎么就无聊了?美酒美食美色打猎,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呗,说到这里,李二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李庸呢?李庸人呢?刚才迫不及待的向着房玄龄等人吹牛逼,竟然把李庸给忘了。
“李庸呢?某不是宣李庸觐见吗?”
李二朝后面侍立着的内侍问道,其实去传旨的小内侍早就已经回来了,不过他却没有立即进来禀报,因为他有些慌,怕皇帝迁怒于他,而且皇帝现在和房大人他们说的正高兴呢,他进去禀报这个消息岂不是给皇帝添堵?然而还没等他下定决心呢,皇帝却突然问了起来,还能怎么办?内侍只能硬着头皮走进了大殿,他在心里默默道,郡公啊!不是我不想帮你圆过去,实在是没法子啊!
“是还没找到李庸吗?他跑哪里去了?”
李二一连声的问道,是李庸提出了这么绝妙的提议,所以,李庸怎么能不在场呢?小内侍一脸惶恐道。
“启禀圣人,奴婢确实找了许久才在城南的一座印书的作坊里找到了荣富郡公,不过,荣富郡公却说,他,他很忙,没空,让奴婢回来回禀圣人,荣富郡公还说他只负责提出建议,剩下的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李二听了都禁不住微微一愣,疑惑的问道。
“没空?他跑去印书作坊干什么?要印诗集吗?印诗集也不用他亲自跑去印书作坊啊,都不要他出马,他的诗集早就使得长安纸贵了!”
生气吗?李二听了倒还真没觉得生气,如果是别人这么做的话,那他怎么说治那人一个大不敬之罪,但是李庸这么做,他倒是更好奇李庸在干什么以至于没空入宫,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听了面色丝毫不变,就像是没有听到一样,如果是别人这么做,他们少不得要参那人一个大不敬之罪,但是李庸这么做,他们想了想还是决定就装作没听到吧,没见连皇帝都一点都不生气吗?小内侍见到皇帝听了一点都没发火,心中长松了一口气,心想怪不得荣富郡公有恃无恐,原来就算他抗旨不遵,圣人也一点都不生气啊!内侍现在十分的庆幸自己灵机一动打听了一下荣富郡公到底在那座作坊里干什么。
“启禀圣人,奴婢打听过了,荣富郡公在那座作坊里是想要改良印刷术。”
内侍连忙道,改良印刷术?李二好奇的问道。
“他要怎么改良印刷术?”
一边说着李二还禁不住在心里嘀咕,他还以为李庸是真的有什么事要忙呢,原来是要改良印刷术啊,这也太不给他这个皇帝面子了吧?一听李庸要改良什么印刷术,李二还有些不以为然,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