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黑太子> 第228章:提升产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章:提升产能(2 / 3)

规划,尽快提高新……枪之产量!”

刘峰并未如此实践过,可作为业内人士知道打造兵器其中的困难与障碍,稍稍一想便觉得太子这个方法极其可行。

只要使工匠们手头的活计变得简单了,无需再一心二用,在多个零件上耗费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那么产量必然会大幅度地提高。

盔甲厂在吸收多个其他厂的工匠之后,每天打造十支新枪或许可以实现,只不过刘峰对于“新枪”这个词语说起来还有些别扭。

不管是官方还是部曲里,大家都说“鸟铳”或者“火铳”,“枪”是特指缨枪与长矛,可既然太子已经默认如此了,他们也只得跟着效仿了。

但陡然更改说了多年的名词,大家便会感觉到颇为拗口,好在太子对口语上的错误从未计较过,只要说的是一个物件,没有产生误会就好了。

“每支鸟铳造价几何?”

幺鸡最关心的其实是这个,要是燧发枪在大规模量产之后的造价还比火绳枪高一倍,那自己得心疼死。

燧发枪在射速上超过了火绳枪,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指望燧发枪能有冲锋枪的射速,就是在白日做梦了。

以前火绳枪士兵每分钟可以打出两发子弹,换成了燧发枪之后,一分钟也就能射击三次而已。

当然,在1660年世界上的主要部队都换装了燧发枪之后,全球第一支以“浪射”而闻名的军队就出现了,那就是拥有国家的军队——普鲁士!

每分钟六发绝非吹出来的,如果敌人遇到都是由老兵所组成的普鲁士王牌部队,他们会见到每分钟七发的奇观……

普军追求射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自身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度,这主要是源于普军当时装备的波茨坦式燧发枪的枪托距离枪身太近,士兵非常不便于瞄准。

即便是在训练时,命中率也是惨不忍睹的不足五成,用过波茨坦步枪的人心里的感觉就是一个词——极其别扭!

你会发现用这款步枪想要瞄准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胳膊会抬到一个让自己认为不可思议的高度才能保持必要的射击精度,而这在实战时是无法保证的。

由于枪托设计的比较合理,法兰西“查尔维尔”1777式燧发滑膛枪在使用时还是较为舒服的,也能保证相对高一些的命中率,暂时没有波茨坦式步枪的这个“优点”。

普军保持射速优势的秘诀并不在于步枪与训练,而在推弹杆上,普军使用的是铁制推弹杆。

奥地利军队使用的则是木质的,而且普军的铁制推弹杆是圆柱形的,可以让士兵用更少的力气进行夯实与拔出。

虽然这很不起眼,但确确实实提高了普军的射击速度,大幅度弥补了当时全欧人工设计最差的波茨坦式燧发枪的缺点。

幺鸡并不想让装备燧发枪的东宫卫队的射速达到“普大浪”的水准,只要保证实战时可以一直保持每分钟三发的射度,自己就甚感欣慰了。

较于火绳枪,燧发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害怕下雨天,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发射子弹,士兵也不用担心身上的火绳被误点,在御敌时除了装填和瞄准之外,没有任何多余动作。

某太子认为燧发枪在射度上提高50%,子弹杀伤再提高50%,在命中率与鸟铳相当的情况下,给辫子造成的杀伤应该提高一倍左右。

己方士兵身着盔甲,辫子的弓箭无法正面击穿,只要不遭到火炮的实锤就一直能够戳在战场上,其综合战斗力也能提高一倍,一万人可以当以前的两万人来用。

“启禀殿下,每支鸟铳耗费不下八两银子!”

刘峰用一句话就把神游天外的某太子拉回到了现实,哪怕给明军装备十万支鸟铳,也需要砸进去八十万两银子。

把相关环节的蛀虫清理一番,再整合兵工厂与人员,提高生产效率,说不定还能少花一些钱,但每支鸟铳的成本应该不会低于五两银子。

“预计新枪成本如何?”

幺鸡心里也基本上算是明白了,给狗腿子换装还真是一件烧钱的差事,而且一次就要烧掉几十万两银子。

“……臣以为……在十五两……以上!”

刘峰结结巴巴地说完就有点害怕了,这么高的造价会让太子感到骑虎难下的。

一支新枪的成本几乎相当于两支鸟铳了,是造还是不造,都需要反复其中的权衡利弊。

新枪造价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是工匠们对工艺还不甚熟悉,相关的模具也是全要新造的。

就今天在太子面前试射的四支枪的成本还是不说为妙,免得让周遭的人听了都会目瞪口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降低造价,大规模生产应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本宫再选定型号之后,会先下订两万支新枪,厂里每造出一支合格新枪,本宫便赏你二人各一钱银子。若是一百支枪里抽检十支,发现一支不合格,这一百支枪便要悉数返工!”

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只要造出两万支新枪,这俩货便均能落袋一千两银子。

幺鸡也是非常将道理的,不会让手下光干活却吃不到饭,胡萝卜要常挂在他们面前。

“臣谨遵殿下圣谕,万不敢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