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姓名的唐七七每天就是吃吃睡睡,她虽然有满肚子的农耕知识,奈何一开口就是咿咿呀呀,试了几次,唐七七也认清了现实,便放弃了努力。
好在虽然家里都是些老弱妇孺,奶奶王氏泼辣能干,母亲许兰芝虽然看着唯唯诺诺,心里却很有主意,能很好的规划一家的生活。
从一日三餐吃什么,到家里的大小事物,她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而且总能以诚惶诚恐的语气让婆婆王氏答应。
唐七七算是看明白了,母亲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婆婆要强了一辈子,如今儿子生死未卜,她心里发虚呢。
许兰芝就一直低眉顺眼迎合婆婆,好让婆婆安心。
至于她的六个姐姐,唐七七很是花了一番功夫才把她们认全了。
大姐招娣十二岁,性子实诚,沉默寡言因为是家里的老大,最是能吃苦耐劳!
二姐引娣,十岁多一点,为人聪敏机灵,她和大姐算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
三姐接娣,九岁半,性子耿直热情,最是心直口快,王氏对她是又爱又恨,也经常帮衬着两个姐姐下地干活。
四姐思娣七岁,是家里的小总管,主要就负照看五岁的五姐念娣和三岁六姐盼娣,如今这小姐仨有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每天去外头野地里捉蚯蚓喂大黑,也就是王氏捡回来那只黑母鸡。同时还得拔野草喂唐七七的奶牛。
唐七七在心里念叨着:“招、引、接、思、念、盼”,可见奶奶王氏是多么渴望能有个孙子啊!
唐七七多少有些过意不去,要是自己不好奇的看那口古井,不到,这个地方来,没准许兰芝能生个儿子。
可是事已至此,唐七七就暗自庆幸王氏终于放下了执念,没给她的名字冠上什么娣!
既然暂时帮不上忙,唐七七就心安理得的当一只安安静静的米虫,哦不,应该是只奶虫,只盼着早日学会说话,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奔小康。
这天晚上,一家子吃了饭,奶奶王氏和许兰芝边给孩子们补衣服边唠嗑。
许兰芝见婆婆心情很好,就试探着悄声说:“娘,明儿个我人给大姑姐她们捎个信,让她们把麦种拿去。要不咱们就跟她们说这些东西是冬生给带来的,不然也解释不清楚!”
王氏有些犹豫的说:“她们能信吗,还有那奶牛,那么大个,收也收不了几天!”
“娘,我寻思过了,咱们就说冬生在外面发了财,一时半会回不来,就雇了人送了这些东西,咱们就一口咬定了,也由不得别人不信。
其一,这些东西过了明路,也省得说不清楚。其二,这样也可以让别人知道,咱们冬生好好的,让他们歇了不该有的心思!”
许兰芝后面这句话可是说到王氏心里了,这么一来,那些打许兰芝主意的,就该知难而退了。
王氏又交代对孩子们也这么说,省得以后她们说漏了嘴,对七七不利。
王氏思前想后,总觉得光种麦子太单调了些,收成也不保险,还是得再弄点别的种子来。
可是家里哪里有钱买种子,倒是手里这些麦种品相好,颗粒又大,最后她下定了决心,把给三个女儿的麦种匀出了一些,拿到集市上卖了。
第二天,许兰芝亲自到里正家借了牛车,王氏带着招娣和引娣出了门。
她先去了离自己家近的三女儿唐秋妹家。
秋妹她婆婆一见王氏就拉下脸来,以为王氏又来打秋风了。
秋妹把王氏让进屋,刚要张罗早饭,她婆婆邱老太就笑呵呵的说:“亲家母,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我正寻思着去你家借点粮来,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也没法做饭招待你们!”
王氏冷笑一声说:“亲家母,你别忙活了,我家冬生雇人给我们送了点新品种麦子,我寻思着让秋妹他们也种点!”
说完,把麦种递给秋妹,指桑骂槐的说:“秋妹,这可是上好的种子,你别馋嘴把它给吃了,一定好好种上!”
王氏这次非但不借粮,反倒送粮来,邱老太乐的嘴都合不拢,一改先前嫌弃的态度,忙上赶着说:“难为你还惦记着我们!”
王氏虽然不喜欢邱老太,但不想为难闺女,也就客套的说:“应该的,你们不也常帮衬着我们吗!”
唐秋妹听说冬生有了消息,高兴的直掉眼泪,拉着王氏的手问了好些问题。
王氏简简单单一笔带过,嘱咐了唐秋妹几句,交代她把剩下的两份种子送个两个姐姐,就带着招娣和引娣上了街。
王氏正寻思去哪里卖麦种,引娣就说:“奶奶,你和娘都说这麦种比普通的好,不如就去种子铺,看看老板收不收,兴许能换点咱们需要的种子呢!”
王氏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直接去了种子铺。
她们说明来意,那店老板看了看那麦种,果然与众不同,那麦粒,是普通麦粒的两倍。
那店老板马上来了兴致:“老嫂子,这麦子出自何处,你想卖个什么价!”
引娣忙接茬说:“伯伯,这种子是我爸托人从远处带来的,就这么点,别的地方可是没有的,价钱肯定得比普通麦种贵!”
那老板看着引娣煞有介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个伶牙俐齿的姑娘,你说的挺稀罕,可是就这么点,我收了也不好卖,不过看着它远道而来,是个新品种,就给你一两银子吧!”
王氏乐呵呵的答应了,又在铺子里买了些玉米、大豆和其它的蔬菜种子,最后还剩下八百多文。
王氏收了钱,想着唐七七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就咬了咬牙,扯了一尺红布,准备给唐七七做身衣裳。
事情办完了,王氏和孙女准备打道回府,却听见有人议论,说孙财主家的小孙子已经换了五个奶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