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监生有四大类,贡监、举监、荫监和例监:贡监是由地方府、州、县儒学按计划,选送在学的生员近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举监是会试落第的举人,直接入监的读书者;荫监是以官员子弟荫袭,而入监的国子监学生;例监则是捐钱入监读书者。
这些人,要么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精英,要么是官二代,要么是未来的官员,要么是家里有钱,总数多达七、八千人。
可以这么说,国子监可以左右大明士林的风向。
遇到这种事,纪纲有些麻爪,他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
纪纲第一时间想派锦衣卫去抓这些监生,但旋即给否决了,现在在北镇抚司门前抗议的监生不过几十人,如果把这些人抓紧北镇抚司,那无疑等于捅了马蜂窝,这些监生谁没个三亲六故?谁没个同窗好友?抓了这几十个人,搞不好整个国子监的监生都会跑到北镇抚司门前来闹事,到了那个时候,恐怕皇帝为了平息监生的怒火,只能把自己交出去了。
“大人,要不我们把抓的那些人放了?”陈成作为纪纲的头牌狗腿子,站在一旁给纪纲出主意。
“现在放人,岂不是不打自招……”纪纲眉头紧皱,看了看陈成,说道。
“但是,如果不放人,那些监生越聚越多,再这样下去,属下怕出大乱子!”陈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想了想之后,“大人,要不……”
说着,陈成用手比了个刀的姿势,放在脖子旁比划了两下。
陈成的意思是杀人灭口。
这个方法,纪纲也想过,但最佳时间窗口已经过了,如果在牌匾没到这些人家之前,把人杀了,就算朱棣怪罪下来,随便拿份口供糊弄过去,也就罢了。但现在动手,一是打了皇帝的脸面,二是有杀人灭口的嫌疑。
看到纪纲摇头,陈成有些郁闷不已,叹了一口气说道,“大人,这里面肯定有人在背后借机生事、推波助澜……”
“我也知道,但你有怀疑对象吗?”纪纲看着陈成,问道。
“大人,会不会是李云睿那龟孙?”陈成想了半天,开口说道。
纪纲也怀疑是李云睿在后面操盘,但这事透着怪异。
如果李云睿在背后操盘,赵羾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黄俨从宫中送出来的消息,是赵羾主动找李云睿,想从李云睿那边打秋风,费了好大力气,才说服李云睿捐款,也就是说赵羾。
还有一件让纪纲想不明白的事,那就是他只敲诈了那些会员每人十万贯,李云睿却拿出两百万贯来捐款,而且还是每年两百万贯,明显不划算。本来五十万贯就能搞定的事,李云睿却拿出两千万贯来,以李云睿的精明,应该不会干这种啥事。
听了纪纲的分析,陈成也有些犯嘀咕了,为了省五十万,却花了两千万,的确不是做买卖的人能干得出来的。
“大人,会不会是礼部的官员想搞掉李至刚,然后设了这么一个局……”陈成又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礼部?”纪纲听了这两个字,皱了皱眉头,说道,“说说你的想法!”
“大人,从我们安插在礼部的探子送来的消息,李至刚在礼部的名声非常差……”陈成开始分析起来。
洪武、建文两朝,李至刚都因为过失或者触犯刑罚,被下过大狱,朱棣登基之后,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把李至刚从大狱里捞出来,先任命为右通政,让他参与《太祖实录》的编撰,后来提升为礼部尚书。
当了尚书之后,也许是吸取了前两次坐牢的经验,李至刚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成了一个谗臣,爱拍皇帝马屁的人,整天奉承献媚。今天上表说某人做了个瑞梦,明天上表说哪里又出现了吉兽,天天想着法地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说盛世来临,皇帝乃千古明主之类的马屁话。
这种行为在文人眼里,就是没节操!所以,大家都很鄙视李至刚。
但身为一部尚书,李至刚在礼部时,却是跋扈异常,看谁不顺眼,就给人穿小鞋,礼部上下,没有一个不讨厌李至刚,都想找机会把李至刚干掉。
“大人,李至刚就像癞蛤蟆,他不咬人恶心人!礼部上下早就对他不满了……”陈成说道,“您看,赵羾主动找上李云睿,又请陛下给红颜会会员题字,然后就有了谣言,国子监的监生立马跑我们这里来捣乱。所有的这些人,都和礼部有关,但赵羾一个人肯定干不了这么多事,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礼部官员联合起来,搞得这个事情!”
“他们想搞李至刚,拉上我们锦衣卫做什么?”纪纲越听越糊涂。
“借刀杀人啊!”陈成说道,“赵羾和国子监都是礼部的人,如果这次把我们拉下水,大人的怒火就会瞄向礼部,那么李至刚就会首当其冲,成为我们报复的目标……”
如果李云睿在现场,一定拉着陈成的手,喊两句“人才啊”。
纪纲听完陈成的分析后,沉默了良久,微微点了点头,但他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想不出子丑寅卯来,于是,开口问道,“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为今之计,要么直接找礼部,让他们出面将学子劝回去,但我个人认为礼部的人,肯定会推三阻四;要么找李云睿,请他出面帮以忙……”陈成也没什么好办法,这两条路,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让李云睿出面辟谣?”纪纲有些不明白,国子监的监生和李云睿有什么关系?
“大人,监生们之所以来北镇抚司抗议,无非是因为我们抓了红颜会的会员,如果李云睿出面指证这些会员,那么我们不就有了借口?”陈成说道。
“李云睿怎么可能答应……”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