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国进行一番改革,大搞福利政策,以施恩于民,收拢人心的时候,北方列国,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变法改革事宜。
首先进行变法的,是赵国。
吴王庆忌二十年的时候,新立的赵国,便在赵鞅的推动下,厉行变法。
赵国几乎全盘效彷了吴国早期的变法政策,在政治上,赵鞅废止了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
在军事上,赵鞅如法炮制,推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并组建新军。
经过一年的时间,赵国的变法初见成效,韩国、魏国也紧随其后,全盘照搬各种有关于新法的政策,大力推行。
韩、赵、魏三国,属于六晋之一,适才初创,国内的贵族都是自己人,几乎都是同宗的叔伯兄弟。
他们又迫于霸主吴国的强势,所以“三晋”的变法,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力。
变法得较为彻底的,当属赵鞅。
因为赵鞅是一个有着铁血手腕的枭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些反对他进行变法,甚至是从中阻挠的人,都已经被赵鞅处死,以儆效尤。
三晋进行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时,郑伯姬胜不甘落后,重新启用驷歂为执政大臣,厉行改革。
姬胜也想跟吴国一般变法,以此来富国强兵,奈何郑国不同于韩、赵、魏三晋这样的初立之国,朝气蓬勃。
从内到外有着一种垂暮之气的郑国,难以变法。
当姬胜想收回卿大夫们的封地,改以食邑的时候,便遭到了罕氏和驷氏两大卿族,以及众多老世族的强烈反对。
折腾了大半年时间,徒然无功后,姬胜终于认清现实。
但,姬胜还没有放弃,于是罢黜了驷歂,改以魏人阳子居为上卿,主持变法,同时大胆启用原本遭到其他家族被排挤而衰落的卿族。
阳子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阳子居在郑国变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在姬胜的支持下,阳子居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罕氏、驷氏两大强族开刀。
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
这不但稳固了郑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郑国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阳子居还大行“术”治,任用、监督、考核臣下,整顿吏治。
随后,他又向姬胜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郑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郑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不仅如此,为富国强兵,阳子居还极力主张郑国的黎庶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且鼓励生育。
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其余齐、秦、宋、卫、鲁等国,迫于自身的国情,不敢动辄变法,触犯老世族的利益,却也纷纷进行了一番改革。
如鼓励生育,发展生产,操练兵马,招贤纳士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吴国此前的变法事宜。
秦人也是跟吴国、三晋一般,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又不惜血本,精进武器装备,使秦军的战斗力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
吴国都城,金陵。
此时,在滋德殿当中,庆忌坐在陛台之上,正襟危坐。
太子恒、公子鸿、国尉孙武、御史大夫范蠡、太宰计然、大司马伍子胥、左丞相文种、右丞相伯噽、大行令阳虎、御史中丞伯噽十个吴国的肱股之臣,都坐在两侧,眉宇间都是一种较为凝重的神色。
现在,天下列国,除了一些弹丸小国,吴国的附庸国之外,基本上都在进行变法改革了。
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毕竟,霸主吴国给予北方列国的压力太大。
若不变法,列国终有一日会被吴国吞并。
不变则亡!
难道赵鞅、姬胜等人都是蠢材吗?
不,不是!
所以他们才会发愤图强,救亡图存!
“二三子,这阳子居是何许人也?寡人何以未曾听说过此人?”
庆忌颇为疑惑。
在韩、赵、魏、郑四国轰轰烈烈的变法中,三晋基本上全盘效彷了吴国,没有多少新意。
唯独这郑国的变法,有所不同。
变法,都是极为激进的,所以其余国家只能说是“改革”,而非变法……
范蠡回答道:“大王,臣跟这阳子居打过交道。”
“此人是老子的高足,精通刑名之学,兼具道、儒,学术颇杂,他曾在稷下学宫入读,定居于金陵多年,攻读各家之学,时常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