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宽到达洛阳之时,已是六月下旬,冀州的闹剧已经完全结束了。丁宽来洛阳的主题就是觐见皇帝,因此并没有回丁氏书坊,而是入住了官驿,同时按规矩上书,等候皇帝召见。
皇帝刘宏这次没有让丁宽等候太久,三天之后召了丁宽入宫。这次丁宽幽州平叛的表现,还是让刘宏比较满意的,不仅几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关键是没有花费刘宏的钱。
而且丁宽与党人刻意保持距离,也让刘宏极为满意,认为丁宽还是知进退的。
从黄巾之乱以来,大汉四处刀兵,遍地烽火,诸多武将被纷纷升官提拔,但真正说到一直战无不胜的,只有皇甫嵩和丁宽二人。虽说这二人惺惺相惜,十分交好,但在刘宏眼中,二人行事却截然相反。
皇甫嵩出身边地将门世家,却一直站在士族一侧,因此一直被皇帝刘宏忌讳,黄巾之乱结束不久,就找了个理由,把他的军权收回,不到万不得已,刘宏是不会再次启用皇甫嵩的。
丁宽也是边地出身,自家门第不高,但拜入了徐淑门下,勉强有个士人身份,其父又死在窦桉之中,按说丁宽与党人的先天联系更多。但这丁宽与党人却一直保持距离,不仅是党人,洛阳京中这么多权贵,也没见到丁宽与谁有密切的交往,更没有上书抨击过朝政和宦官,表现的反而更象一个只知道征战厮杀的单纯武官。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宦官钳制,丁宽这次依然能够获得将军封号的原因。在刘宏眼中,最大的敌人就是那些党人,只要不和党人勾连,至少是可以放心任用的。
刘宏其实非常聪明,在打压士族党人的同时,一直在拉拢武将集团,可惜之前看好的几个人选,傅燮、盖勋等人都与宦官不能相容。
丁宽之前的表现,引起了刘宏的兴趣。这次刘宏就是想看看,这个战无不胜的丁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能够化解丁宽与宦官的冤仇,那就可以放心的提拔任用了。
因此刘宏召见丁宽的时候,很是和颜悦色,而且特意喊了一直在攻讦丁宽的张让在身边陪着。
刘宏想的挺好,丁宽却对此全无兴趣,这个皇帝刘宏行事偏激急躁,刚愎自用,根本不是任何言语说服的了的。而且刘宏的寿命只有不到一年了,丁宽这次觐见,不过是按规矩必须要走的过场而已,心中一片平静,毫无所求。
刘宏询问战场之事,丁宽是对答如流,但问到政事、治国方略,丁宽一概推脱自己不懂为政之道,不肯发表任何意见。当刘宏试探着想拉拢丁宽与宦官和解之时,丁宽却直接提了一个要求:
“陛下,先严丁平早年没于洛阳,其时臣年纪尚幼,家中只有寡母孤儿,至今不知先严葬在何处,每念及此,臣都甚为愧疚未能尽到孝道。乞求陛下,能够派人查访一下先严的坟冢所在,能够让臣将他接回家乡,落叶归根。”
这话一出,气氛立即尴尬下来,当年丁平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傅掾属,在洛阳又没什么亲属好友,死了就死了,哪有人在意?
丁平之死,朝廷完全没有当回事,也没再给丁平订罪,就是个龙套“宋兵乙”的待遇,尸体自然是和那场叛乱中众多的小角色一样,随意挖坑一埋了事,如今哪里还找的到?
丁宽这话就是告诉刘宏,我不找这些宦官的麻烦就不错了,和他们的血仇在这里,大家没有办法合作的。
本来还有些看好丁宽的刘宏,一下就意兴阑珊,随意遮掩了几句,就把丁宽撵出了皇宫,至于后续的安排,等着诏书就是。
见完皇帝刘宏,丁宽身上就没什么公事了,直接从官驿搬回了丁氏书坊,进入度假模式。
这是丁宽第二次来洛阳,第一次来洛阳的时候,还是六七年前。丁宽其时还是白身,名声威望也都是刚刚才开始显露头角,到洛阳之时很是低调,发现有卷入旋涡之势,就急急避走。
这次入洛阳就完全不同了,丁宽已经是位高权重,大功在身,虽然不想刻意高调,但自然就会引人关注。丁宽搬回自己家之后,很快就车马盈门。
丁宽在洛阳没什么职司在身,因此也不需要与三公五府多打交到。只是依照规矩,到大将军府做了一下交接,就再也不和那些身居高位的重臣勾连。
但前来拜访丁宽的,丁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凡是上门来的,无论出身高低,丁宽都热情接待,丁府之中每日饮宴不断。
从袁绍、袁术、曹操以下,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门,丁宽表面上接待都很客气谦和,却从不与人私室密谈,更不肯多谈朝政,只是聊些风花雪月,奇谈怪事。
这就让袁绍、袁术等想拉拢丁宽的人,感觉完全无从下手,也只能先联络一下感情,混个脸熟。
这中间最常来的,反而是曹操,两人在讨伐黄巾之时曾经并肩作战,也算交情深厚。曹操一直觉得无法看透丁宽此人,看着似乎所有做的事情都光明正大,但就是无法看透丁宽到底想些什么。
如此在洛阳度假,半个月时间转眼即过,朝廷的诏书也下来了,丁宽很能打,此前未有败绩,四处战乱之时,肯定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打手。
但张让为首的宦官,又不敢再让丁宽手握太大兵权,干脆就派了丁宽前去豫州汝南,协助豫州牧黄琬,讨伐复起的黄巾残部。
兵马也只是让丁宽统领其本部五千兵马,再不肯多派一兵一卒,以丁宽此前的战绩,讨伐这些黄巾余孽,胜了也得不到多少功劳,要是败了,宦官就有了打压丁宽的理由。
宦官以为这是给丁宽穿小鞋,但得到这个任命,丁宽却是窃喜不已。丁宽此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