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蜀汉之我是关兴> 第一百一十三章分而治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章分而治之(1 / 2)

“永昌郡新设诸县,恐怕无法像越巂郡般直接设乡里。恐要与前般暂时不设乡里。”

吕凯有些迟疑的说道。

“勿忧!有何迟疑可说。”

关兴见吕凯面露难色,安抚说道。

吕凯低声说道:“后汉南中蛮夷叛乱远甚于前汉,重要原因便是设乡、里,视蛮夷为丁众缴纳赋税,派遣外地官吏管辖收取赋税。”

关兴蹙眉道:“此事,我知也。日后可令当地蛮夷首领及子女出任乡、里官吏。郡中官吏还需推广耕种及教化。

我路上行军发现南中还是刀耕火种,蛮夷粮产不高,再令其缴纳赋税,安能反!”

关兴对南中治理,一直都在思索,如今以蜀中、汉中二地,以供北伐,完全不足。

南中也需让蛮夷缴纳赋税,为大汉北伐献力。

至于荆州还有荆州的任务。

不能如同前汉不收赋税,亦不能像东汉过度控制。

对于目前大汉而言把握尺度最为重要,但要求也无需太高,能令南中纲纪粗定,汉夷粗安,能够缴纳物资以供北伐如此便可。

更为详细的政策确认,还需要李恢上书刘备才能进一步确认。

吕凯答话完毕,王亢又出言道:“亢之见治南中,必先治南中大姓;在下有以下六点关于南中大姓之说,献于都督与赵、关将军。”

“请言之。”李恢抬手示意。

“其一、中原众人皆以不毛之地以待南中。但实际此处,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汉人、蛮人皆不缺粮。”

“其二、自武帝开边起,已有二三百年时间。南中大姓数代发展基业,在本地其根基错综复杂,令人难以想象之深厚。汉人之间通婚者如我李氏与爨人通婚、汉夷之间通婚者如孟氏与彝族,此象比比皆是。”

“其三、南中大姓内以宗族为主,外以利诱为辅。手上部曲众多,少则百户,多则数千户。”

“其四、大姓手上奴隶众多,南中械斗成风,其根本目的便是掠夺对方族人为奴。不过为求四周安稳,皆远征他族,掠夺为奴。”

“其五、由于南中地广人稀,土地众多,除水稻田外,南中大姓皆不直接占据土地,而是土地轮耕。无土地私有之观念。”

“其六、南中大姓世代为官,家家兴办族学,所学之能与蜀中大姓皆不同也。内地大姓子弟所学琴、棋、书、画、赋;而我南中大姓子弟所学书、射、剑、兵。”

关兴望着王亢侃侃而谈,心中如何不知其不说方案,而只是言及建议,乃因其出身南中大姓有所顾忌。

就李恢掌握的南中大姓就有二十余家。

汶山郡,有六夷、羌胡、羌虏、白兰峒、九种之戎,牛马、旄毡、班罽、青顿、笔毲、羊羖之属。

牂柯郡,大姓龙、傅、尹、董氏。鄨县,大姓王氏

建宁郡,有五部都尉、四姓及霍家部曲。同乐县大姓爨氏(习)

朱提郡,大姓朱、鲁、雷、兴、仇、递、高、李,亦有部曲。其民好学,滨犍为,号多人士。

永昌郡,蜀郡王亢为郡丞。大姓陈、赵、谢、杨氏。

句町县故句町王国名也。其置自濮王,姓母,汉时受封迄今。

“卿言及南中大姓之事,亮以为南中大姓之中亦有俊杰,留在南中甚为可惜,可挑选其杰出文武者,入朝廷为官。”

“至于其部曲众多,则设五部都尉,封官授爵,以南中大姓子弟任职,编随入军,效力汉室。”

李恢面露笑意,微眯双眼,看这王亢说道。

对于李恢而言,自己是非常认可南中子弟俊杰者入朝廷为官。

“故恢欲从益州郡、永昌郡、越巂三郡分出云南、蜻蛉、弄栋、姑复、遂久、邪龙、叶榆(今大理)等7县,置云南郡,郡治云南县。就令王功曹为太守!”关兴澹澹说道。

闻言,王亢面露喜色,迎着李恢赞许的目光,心中雀跃,躬身拜道:“谢都督,亢愿领此重任,治理云南。”

王亢稍作思量,拱手答道:“永昌郡地处大汉之南,蛮夷众多,其俗信巫蛊,好诅盟,我等官吏多与当地蛮夷立诅为盟。故亢以为可效彷后汉刘褒、张牧作图谱教化蛮夷,并令其心生畏惮……”

考校完吕凯、王亢,李恢又对赵云、李恢道:

“恢欲再从益州郡、牂柯郡分置一郡,名兴古郡,治下县十一,治所宛温。”

听李恢所说,李恢若有所思,新置二郡基本是从益州郡、牂柯郡、越巂郡三郡分出。

叛乱越多之地,分割越细,便于官府统治。

而且重新划分兼顾南中蛮夷部落聚集情况,永昌郡濮人多,牂柯郡、兴古郡以僚人为主。

化整为零,分而治之,有助于蛮夷内部之间关系缓和。

李恢拱手道:“都督细微于此,兴不禁佩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