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都市言情>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第969章 【既为离场打掩护也能收获好名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9章 【既为离场打掩护也能收获好名声】(1 / 2)

在方鸿的设计和规划里,新城这座大都会以后会是高科技、先进、繁华、未来之城的代名词。高科技、高端制造会是这座城市的核心支柱产业,中低端的制造业则是向外迁移,会在周边逐渐形成一些卫星城。

这是必然的趋势,无论是新城的发展前景、发展机会还是城市的各种优渥的福利,正在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

不说别的,在楼市均价23万的新城只要35万多一点就可以安身立足,光是这保障房就会吸引无数人挤破头都想来到这座城市落户。

中下层的普罗大众占了人口的绝对多数,人人都想来,但新城的承载力是有极限的,而且也不能都是中下层人士,不然依旧是平庸的城市,新城要转型、要产业升级,高端岗位中下层人士也无法胜任,让他们搓芯片这不扯犊子嘛,来了都没法给它们提供就业岗位。

保障房的比例占35就是为了优化新城的人口结构而配置的,意思就是新城只吸纳这么多中下层人群。

保障房的比例太大就会涌入大量的中低端人群,他们也搓不了芯片,造不了回收火箭,没那么多配套的中低端岗位,没那么多刷盘子、端盘子的岗位,到时候这个群体就会卷到爆炸,即便是35的比例也肯定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内卷。

谁都想来啊,这是肯定的,想不卷都不可能。

保障房太少了也不行,那些环卫工、端盘子、刷盘子的群体同样是一座城市得以运行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障房太少不能让这个群体居者有其屋。

而三分之一左右的保障房占比是相对最合适的区间数值,这可以让新城的人口质量大体呈现一个偏向橄榄型的结构。

当新城的保障房占比达到这个比例的时候,商品房也可以放开了,不需要过分的去干预市场,有钱人就去买商品房,房价炒多高都行,反正都是有钱人埋单。

当那35比例的保障房都住满了地产群体的时候,也代表着新城吸纳中低端人口饱和。

还想要再进来的人要么就忍受没有保障房也买不起商品房的局面,要么就等待城市以后进一步扩张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人口,结构比例35不变但基数变大,实际也有上车的机会。

但那就需要苦等苦熬,并且还要赌新城未来会继续朝着1500万乃至2000万人口级别的超级大都会发展,这样也是可以熬出来的。

而这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在新城周边催生卫星城的局面,中下层群体有了,中低端产业迁出新城了,两者刚好精准配对,以中低端产业为主的卫星城自然就会在周边出现。

对于新城的商品分配问题,毫无疑问肯定是人人都想以三十五万的价格买到市中心繁华地段价值三四百万的房子。

但显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想期望值,所以新城的保障房分配采取先摇号、后抽签的规则,在申请人数过多而房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排号进行公平摇号,摇到号码的人就拿到了一套保障房的购买指标。

然后再进行抽签,是抽到郊区的保障房,还是抽到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保障房,交给老天来决定,这是基于现实情况能够做到的相对最公平的机制。

此外,保障房是非商品房,不能自由买卖流通。

房主不能自己卖房,如果房主经过多年奋斗以后的经济收入起来了,也有能力购买商品房改善生活和居住条件,并且想要购买商品房。

只要买了商品房,那么原来的居住的保障房就不能再占据,由新城市正府的相关机构部门把这套保障房回购,且正府不会为期间产生的通胀埋单,所以回购的价格也是当初房主购买的价格,回购之后就分配给其它中低收入者来购买。

新城这35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一旦完成任务目标,届时将成为全国各大城市中,保障房占比最高的城市,与第二名甩开十几倍的差距。

此外,华阳集团要承担其中20的任务指标,这是方鸿给华永铭的建议,他也很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

保障房的建设用地则是由新城市提供,其用地成本由新城财政兜底。

明年就是棚改货币化的大招要出来了,再过一年,方鸿就要安排华阳集团撤在楼市人声鼎沸时,现在的“三高模式”扩张战略将收手并且着手拆杠杆、降债务。

到时候如何让别人接盘,那就得需要动动脑子了。

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是不看好后市,而是因为其它因素被迫挥泪斩仓变卖优质资产,如此才能放松接盘侠的警惕,甚至还会为接下盘来觉得捡到大便宜而沾沾自喜。

承担着20的保障房任务也会在撤退时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得提到保障房另一项措施了。

保障房没有预售制!

华阳集团又承担了20的任务指标,没有预售制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资金锁定在这里,短期内无法快速通过预售来回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