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次日午时前后,从宿醉中醒来的梁王刘武便按照约定,出现在了未央宫宣室正殿;
语调平和的一声拜喏,却只惹得天子刘启嘿笑着站起身,拉着刘武的手臂,便朝殿外走去。
行走在宣室、温室、清凉三殿之间的宫道之上,梁王刘武的面容之上,也不由带上了些许思虑之色;
良久,待刘启率先在一处护栏前停下脚步,刘武才略带迟疑的上前,对刘启稍一拱手。
“臣弟昨日进城,陛下不惜天子的身份,出城二十里盛迎,臣弟惶恐之余,也只有感激涕零;”
“但陛下不应该让臣弟乘坐御辇,更不应该冒着坠车的风险,亲自为臣弟御辇啊~”
“臣弟,何德何能······”
“诶~”
不等刘武话音落下,就见刘启满是唏嘘得叹出一口气,轻笑着上前,将刘武的手拉到自己的双手间,再轻轻拍了拍。
“咱们兄弟俩之间,不说这些;”
“什么御辇,什么天子、君臣,那都是虚的。”
“唯有你我兄弟二人的情谊,才是真的。”
“可是······”
“就这么说定了。”
刘武刚要出言反驳,就见刘启立刻出声打断,将刘武的手又轻轻捏了捏,便朝刘武递去一个只有兄弟二人才看得懂的狡黠目光。
“昨天的事儿,千万别跟母后说。”
“咱兄弟二人心里头知道就行,嗯?”
听闻此言,刘武第一反应还是想要开口;
但在看到刘启望向自己的目光,以及语调中,那毫不加以掩饰的亲近之意时,刘武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理智,也终是为一抹独属于兄弟二人的默契所取代。
“弟,明白了······”
感受到刘武情绪的起伏,和逐渐放松下来的心情,刘启也终是笑着点了点头;
回过身,满是唏嘘感怀的望向未央宫内林立的宫室,天子刘启的目光,终还是停留在了宣室殿正北。
“那个地方,老三还记得吗?”
说话间,刘启稍抬起手,朝不远处的椒房殿一指,却也惹得刘武面色稍一紧。
“弟记得。”
“当年,大哥就是在椒房殿外,和吴王太子起了争执······”
委婉给出答复,刘武的面色便再度有些拘禁起来,嘴中没吐出一个字,刘武都不忘小心打量着刘启的面色变法,生怕把这位皇帝哥哥给惹恼了;
刘启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刘武的神情变化,只悠然发出又一声叹息,嘴角也随即挂上了一抹满带自嘲的苦笑。
“这些年,我总是很忌讳有人提起这件事;”
“但私下里,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过错。”
“——当年那件事,我做的,实在有些太过荒唐了。”
“就算当时只有十几岁,我也好歹是储君太子的身份;”
“就为了一盘棋,便抡起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实在是有些辜负父皇的期许······”
听出刘启语调中的自责,刘武面上顾虑之色顿消;
几乎不做任何思考,便赶忙上前,走到了刘启的身侧。
“要我说,大哥也不必太过自责。”
“——当年那件事,分明就是那吴王太子太过蛮横,棋下不好不说,还输不起!”
“单就是他骂大哥的那几句腌臜话,就算大哥不杀他,弟也定会拔剑挑了他!”
却见刘启闻言,面上仍是一抹满是愧疚的苦笑,只目光深处,稍深处一抹不易察觉的心安。
自顾自摇头苦笑片刻,刘启终还是侧过身,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圈周围;
确定周围没有靠的太近的禁卒、宫人,且刘武也看到自己‘确认周围’的举动之后,刘启才笑着躬下身,将头贴在了刘武耳侧。
“当年那件事,是我做的不对;”
“但这件事也足以说明:关东那些个宗亲诸侯,和你我兄弟二人,也从来都不是一条心!”
“终究不是一家人;”
“朕再怎么怀柔、再怎么退让,他们那比冰块还凉的心,朕都捂不热啊······”
看着刘启面带忧愁的道出这句话,刘武的眉头之上,也只涌上一抹深深地赞许。
待片刻之后,刘启又指出导致这个状况的根源时,刘武的面容之上,更是只剩下满满的赞同。
“想当年,孝惠皇帝绝嗣,诸吕外戚趁着吕太后驾崩,趁机想要谋夺社稷;”
“好在公卿大臣还忠于太祖高皇帝,才没让吕氏,坐了我汉家的江山。”
“但诸侯大臣共诛诸吕,齐哀王刘襄,是出了大力气的。”
“——叛乱平定之后,哀王没能入继大统,反倒是父皇被百官公卿迎立,齐王那一家子,至今都还对咱们家怀恨在心。”
“齐王一家如此,其他几家对于父皇入继大统,也大都不是很服气。”
几句话的功夫,刘启的面容便有些严肃起来,望向刘武的目光,更是带上了深深地凝重。
“再加上当年,朕一时湖涂,不甚杀了吴王太子;”
“——而吴王那个老贼,却借着此事称病,再也没有朝觐长安!”
“先皇也因为理亏,并没有对吴王太过苛责,反而赐予吴王鸠杖,下诏特赦吴王可以不朝长安。”
“至今为止,吴王刘鼻,可是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来长安朝见天子了······”
说到最后,刘启面上唏嘘之色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望而胆寒的阴戾。
“老三应该知道,刘鼻老儿不朝长安,究竟意味着什么······”
听着刘启这一番话语,刘武只若有所思的连连点头不止;
待看见刘启面上流露出的阴戾,刘武更是感同身受般,摆出一副愤愤不平的神容。
“大哥不必担心。”
“《削藩策》的事儿,弟已经听说了!”
“只要大哥一声令下,别说是梁国的六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