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看到模拟之中的母子交谈,曹操再也崩不住了。
从他们的交谈之中,透露出了曹斌教育后代子孙的理念和政策。
很明显,这是立贤不立长,能者上,庸者下。
“从县令做起,到知府,到布政使,再到中央朝廷的内阁大臣。”
“等等,我算算。”
“皇子们六岁入学,读完大学得十四年,也就是二十岁,风华正茂,正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时。”
“县令五年,知府五年,布政使五年,一共就是十五年。”
“待他们走到中央,进入内阁,也就是三十五岁,算得上是年富力强,成熟沉稳!”
“不错不错!”
“而且,从地方上一步步做起,从治理一县之地,再治理一府之地,接着治理一州之地,最后进入内阁,参政谋政,辅政监国。”
“到时候,不管是朝中的各部大臣们,或者说是地方上的各级官吏,都休想瞒天过海,将皇帝蒙在鼓里耍着玩。”
“这样一套完整的流程走下来,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清楚的摸清整个朝廷从地方到中央的运行,将全天下上至京师下至地方的各种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
“当然,如果真是傻子,他也无法从大学毕业,更是当不了皇帝。”
“同时,从这套流程走过一遍,再坐上皇位的后代皇帝,他们有过担任地方县令、知府、布政使的经验,日后在处理国政、颁布国策之时,也能更加注重民生,而非纸上谈兵。”
“收到地方官员递上来的奏折之时,他们也能给出更符合当地情况的批阅。”
“不仅如此,走完这一套上学再到历练的流程,至少有三十年时间。”
“从他们六岁开始,其实就在不断的被考核、被淘汰!”
“上学时,无法通过年级考核者,无法升级,只能留级重读。”
“历练之时,无法通过政绩考核者,也无法升迁,只能留任。”
“所以,能走完这一整套流程的皇子,能力且不说,起码有足够的忍耐力,也绝不至于平庸。”
“再加上,他们从地方上磨砺出来的心性,能最终坐上皇位,必定属于所有皇子之中的佼佼者。”
“这样一来,哪怕他们无法超越前任皇帝,但做一个守成之君却是绰绰有余。”
仔细思考了一遍‘皇子下县历练’的政策之后,曹操不由得感叹,以他的见识来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他隐隐有种错觉!
唯有这样的选拔方式,才能算是真正的选拔出最适合的皇帝人选。
无论是对朝廷而言,还是对天下百姓而言,这都是最合适的方式。
只要后任皇帝严格按照这套模式去执行,圣明之君不敢说,起码不会出现昏庸之君。
因为,这样最起码能为日后的皇帝们定一根基准线,将他们的综合水平保证在一个合格的范围。
若是碰到某一代出现了能力、心性都特别出众的皇子,说不定还能出现一位能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如此一来,最低保底都是守成之君,上限却高达千古一帝的继承人制度,跟古往今来的立嫡长制度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两者之间,压根就没得比!
“不过...”
很快,曹操心中的激动之情慢慢平复,想到了这个制度的弊端。
万事有利就有弊,阴阳轮转不休。
这个制度看起来很完美,但却并非是真正的完美无缺。
想要真正的实施这个制度,必须得保证皇帝能将一碗水端平,还要保证皇子们的人身安全,又要活得够长久,等到皇子们历练归来。
比如说曹操,他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如果他是当今皇帝,想要选拔出一位出色的继承人,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子嗣们历练归来的那一天。
又比如说,他偏爱曹冲,如果真的让众多儿子们历练,肯定会暗中徇私,对曹冲进行帮助。
而且,皇子们的人身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可别他们前脚才出京师,后脚就被人给杀了,那就太搞笑了。
最后,万一皇子们都下放到地方上去历练了,而皇帝却突然驾崩,到时候该怎么办?
到时候,各皇子们肯定都会快马加鞭往京师赶,谁先回来,谁就最有可能夺得皇位。
而其他皇子们肯定不会愿意,十有八九爆发一场叛乱与镇压叛乱的战争。
如此一来,不仅对朝廷是一种损失,对天下百姓而言也是天大的灾难。
到时候,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千里化为白骨。
一个不好,大厦将倾,社稷不稳,就是鹿失其主,群雄逐鹿的局面!
还有,又该如何判定,诸多皇子们在地方上的政绩孰优孰劣呢?
又如何保证,他们在地方上为官的时候,没有受到外力的干扰,没有收到外界的帮助呢?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此继承人选拔制度的弊端和问题所在。
“不过,这些优劣之处,想来斌儿应该有所考虑才对。”
转念一想,自家孙儿向来不可以常理来揣测,他曹操这纯属是闲吃萝卜澹操心了。
经历了二十年的皇帝生涯,再加上曹斌一贯的表现,曹操对这个孙儿充满了信心。
无论是多么大的困难,到了他的手中,都将迎刃而解。
这天底下,仿佛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嘿!”
想到这里,曹操收起心里的所有思绪,接着看了下去。
【听到长子曹文的一番述说,你先是大吃一惊,而后又对儿子的历练之举表示担忧。】
【你既担忧他的人身安全,又怕他无法通过考核,无法登上皇位。】
【当你将这些担忧都说给儿子听之后,他却哈哈大笑,对你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