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封侯> 第一千三百零四十章 增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百零四十章 增兵(1 / 2)

封侯

把四人送走,陈庆长长松了口气,就像卸下了一副重担,他不再考虑科技之事,而是开始全身心考虑军队改制。

宋朝是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惨痛教训,从而制定了文官掌握军权的制度,这最后也导致了北宋灭亡。

但如果恢复唐制,让武将掌握军权,在王朝初期还能维持稳定,但一旦到了王朝中后期,必然会有野心勃勃的大将出现,一旦大将掌握军权,朝廷又无力管控,就会有拥兵自立的野心,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关键不是大将的缘故,而是王朝自身衰败。

宋朝统治者看不透这一点,总是把责任推到大将身上,为什么安禄山早期没有造反的想法,后期才渐渐产生,就是因为府兵制彻底消亡,国力又无法承担庞大的边军军俸,朝廷便不断把政务财权下放给节度使,让他们自己募集军俸,安禄山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

所以并不在于是文官还是武将掌握军权,而是自身国力能不能控制边军。

在军制改革中,陈庆还是考虑设立三个体系,一个是地方州兵体系,一个边疆卫戍体系,一个是中军体系,军职都统制就到顶了,将来会有很多都统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分散军权。

但也要安抚好杨再兴、刘璀他们这些早期的统军大将,可以让他们脱离军队,在阶官和爵位继续升职,在京兆出任十二卫大将军,设立大将军府,一旦有战争需要,他们就会统领军队出征,这支军队就不是属于他们的军队了,而是由枢密院临时调拨安排,战争结束后,兵归营,将归府,唐朝就是这样做的,军队和主将彻底分离。

关键是要给他们荣耀和地位,可以效彷李世民的凌烟阁,将功臣们永留画像,这样他们才会安心地交出军权,脱离军队,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出任文官,比如在枢密院任职。

还有一个就是要厘清军部和枢密院的关系,军部掌管地方州兵体系、主管募兵和士兵退役安置以及阵亡士兵抚恤,掌管勋官授予,负责武举和军校,以及招募民夫、临时征用民用物资,掌管军队的不动产,还负责军队屯田。

枢密院相当于天子的军事秘书处,掌握边疆卫戍军和中央军,管理士兵和将领文书档桉、掌管士兵和将领的考勤、升职军队训练,军队调动,掌管钱粮、军事物资储存发放以及军俸发放,战争参谋策划,以及军事情报系统。

陈庆随即又和大将们进行座谈,众将基本上都同意陈庆的改制方案,实际上,将领更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爵位继承、官职和俸禄体系,还有子女荫官的问题,制度方面他们反而不是很在意。

另外在俸禄发放上,陈庆准备推出账户制度,枢密院给每个士兵在官办柜坊建一个帐户,每个月把他们的俸禄存入帐户,士兵去柜坊取钱,也可以让家人去取钱,这样就不用通过层层发放现钱,避免了上司的层层盘剥以及吃空饷,这是保护士兵利益的最好措施。

这一点也赢得了将领们的一致支持,大家都知道,士兵才是军队的基础,保护士兵的利益关系到军心士气,这是打赢胜仗的关键。

现在他们有六十万大军,谁也不能保证中低层将官不会克扣士兵军俸,所以陈庆的方案赢得将领的一致支持。

和大将们充分沟通后,军制改革就开始着手进行,但这不是立刻就能颁布实施的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而且现在实施的时机也不完全成熟。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福建路夺下来。

........

目前福建路已经被陈庆打进了一颗很深的钉子,那就是泉州,经过几年的治理,泉州已经成为福建路人口最多的州,由于税赋低,物价便宜,挣钱机会多,大量福建路百姓源源不断涌入泉州,带来了充足的劳力,使泉州的造船、制茶、轧绵、纺织、榨油、榨糖、制瓷,以及各种种植业、商业、储存业、海外贸易等等行业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陈庆当然也不敢掉以轻心,为了防止朝廷军队反悔夺走泉州,陈庆先后三次向泉州派兵,目前泉州的驻军已达三万人,主将是副都统呼延通。

而朝廷在福建路的军队有两万人,由福建路安抚使刘子羽统领,刘子羽同时兼任福州知事,两万军队都驻扎在福州。

要夺取福建路其实也简单,击败刘子羽的军队,夺取福州,那么整个福建路便唾手可得了。

这天上午,泉州外海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大船,这是山东路南下的三万大军,由刘琼和唐骞统领,陈庆原本是想让高定率领军队南下,为夺取福建路的主将,但刘琼再三请令,并立下军令状,绝不会因为刘子羽是自己伯父便误了军国大事。

陈庆考虑再三,最终任命刘琼为征南大将军,唐骞和呼延通为左右副将,统领六万大军夺取福建路。

一艘接一艘的大船靠上码头,一队队士兵从大船上下来,在码头上迅速列队,这时刘琼和唐骞也从大船上下来,呼延通连忙迎上去,抱拳施礼道:“卑职参见主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