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它运作起来,片刻后,便有源源不断的河水流出来,顺着沟渠灌溉番薯藤。
蓁蓁上去试了试,连她都能很轻易的踩动。
还真是省时省力!
“怎么样,那书不是胡编乱造的吧?是不可多得好书吧?”
康熙背着手,脸上一副自豪之色。
蓁蓁心头暗笑,面上却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是啊是啊,真是一本好书,皇上您独具慧眼,是这书的伯乐。”
面对蓁蓁敷衍式的吹捧,康熙扯了扯她的脸,揉搓一阵才作罢。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书是残本,不完整,也不知晓另外半部记载着什么好东西。”
蓁蓁觉得,现在应该是能说出真相的时机了。
“皇上,臣妾想跟您坦白一件事,但您得先答应不治罪于臣妾。”
康熙坐下,端了一杯凉茶,悠哉游哉的笑道:“嚯,还治罪,看样子这事儿不小啊。说出来,让朕先听听,再决定治不治罪。”
“皇上先答应臣妾才行。”
“行,答应你。说吧~”
蓁蓁小心翼翼的说道:“其实那本书不是残缺的,您看的部分,是臣妾从完本上撕下来的。”
康熙拧眉,“既有完本,为何不拿出来,反而要撕开。”
“臣妾不敢啊。”蓁蓁见他有生气的苗头,连忙坐过去替他捏肩,刻意放软了声音,“那书其实是禁书。”
“禁书?原来是这个原因。”康熙眉头松开,声音轻快,“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又不是没看过?那什么聊斋志异一样是禁书,朕拦着你看了吗?”
“可这本不一样啊。”蓁蓁说得吞吞吐吐。
“哪里不一样?你先把那书的下半册给我瞧瞧。”
蓁蓁便把下册交给康熙。
康熙看着那厚厚的“下半册”,挑了挑眉,这被藏起来的岂止半册,分明有一大半!说明里面还有很多好东西嘛!
康熙的心情又变好了。
这回拿过来的书有了封皮,蓝色的封皮有四个大字,《天工开物》。
康熙自言自语,“天工开物?朕听着怎么有些耳熟呢。”
蓁蓁心虚,没接话。
康熙这回看得更痴迷了,直到入睡时分,仍不愿上床安置。
蓁蓁催促了两遍,见他没有回应,遂作罢。
第二日没有大朝会,不用上朝,用过早膳后,康熙捧起那本书继续看,直到下午未时,他才看完。
一口气看完,心理上是满足了,就是脑子和眼睛累得慌,他上了床,闭眼前嘱咐众人不要打扰他。
蓁蓁:……
有一瞬间,她以为皇上会过劳死,眼睛闭上就再也睁不开。
两个时辰后,康熙被饿醒了,醒来后立即着人上夜宵。吃完后,拉着蓁蓁出门散步,陪他消食。
夏日的夜晚,繁星闪烁,徐徐清风中有花果的香气,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十分惬意。
“皇上将那书都看完了?”
“看完了。的确不错,若朕能早些得到这书,就能早些发现玉蜀黍和番薯,也不必蹉跎时间。”
“还有那些农具、肥料的制作之法,都应早早的推广宣传。”
“皇上就没发现书里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康熙认真回忆了片刻,无果,摇头问道:“不妥?你指的是什么?”
“所以,皇上也没有发现这书有不妥之处,对吧?既没有不妥当的地方,那就不该被禁,是不是?”
康熙直觉蓁蓁在给他下套,不肯正面回答。
“你说它是禁书,谁禁的?为何禁?”
“臣妾先问您的,您先回答,这书该不该禁?”
蓁蓁停下步子,等着康熙的答案。
康熙无奈停下了步伐,叹口气,“不该。”
“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朕,它是什么原因被禁的?”
“这书是先帝爷给禁的,说是里面对咱满人的称呼不合适,有藐视、不尊的嫌疑。再者,它的作者宋应星曾为南明出过仕。”
蓁蓁说完,便立即留意康熙的神情。
“哦,这样啊。”
哦?那是什么意思啊。
“皇上,您不会反悔了吧。”
“反悔什么?”
“您刚不是说了嘛,这书不该被禁呀。”蓁蓁有些着急。
康熙轻笑,“你担心朕要禁它,为何担心?”
“您方才不是说这是好书吗?好书被禁了,多可惜呀。所以,您不会禁它吧?”
康熙没出声,沉默的往前走。
蓁蓁连忙跟上,跟了好一会儿,都没听到声响,她上前拉住康熙的手,“皇上,您说句话呀。”
“还在挂心书的事情?”康熙诧异的看了她一眼,“朕不会禁的。不过,你为何对此事如此上心?”
他方才就是在思考这事。
从他看见这书、去验证这书,再到获得全本,看完后又知悉这书被禁原因和其作者经历,一环接一环,彷佛每一步都有人算计好,在背后推波助澜。而那个引导的人就是蓁蓁。
他不喜欢被人算计,所以方才的心情有些不快。他知晓蓁蓁没有歹意,但她这般上心的意图是什么呢?
蓁蓁道:“臣妾就是觉得这书的内容太好了,不忍心它被封禁,日后失传。这里头记的可都是老祖宗们的智慧,若是丢了,多可惜。”
她说得很真诚,康熙便消了疑心,“放心,不会失传的,朕会让人把它放到文渊阁里珍藏。”
“可这不一样是束之高阁吗?臣妾看那上面记载的东西,都是非常实用的,工艺技术不都是要常用常新吗?如果不用,怎么能升级精进呢?
臣妾以为这书最好还是流入民间,也许有人会从上面得到启发,有更深的造诣呢。毕竟民间人口众多,出现天才、奇才的可能性更大。”
更深的造诣……
康熙再度沉默。
他想起自己之前视察养心殿造办处时生出的疑惑,造办处明明招揽了全国最厉害的匠人,却只能守成,无法精进,更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