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内城守军一直一矢不发,金军乐见于此,抓住机会便派出军队向前运土填平蔡河。
完颜设也马之所以选择进攻保康门,就是因为蔡河走向是从西北偏东南。这也就意味着,保康门前护城河与城墙的距离最远,填河时最为安全。
金军攻城可不像影视剧里那般乌泱泱的一拥而上,那是在给守军送人头。事实上金军攻城的器械十分齐备,从火梯、云梯、编桥、鹅车,到洞子、撞竿、钩竿之类应有尽有。
眼下金军用来填平蔡河的主要器械就是洞子,洞子可以填平道路,也可以攻城。其形状如同合拢的双掌,上锐下阔,军人往来其中。长三十馀丈,上面用生牛皮、铁叶裹定,内用湿毡包裹。
大量金军在砲石的掩护下推着洞子抵近护城河,开始运土填河。
当量金军向前,刘鞈亢奋的声音响起:“全军齐射,覆盖金军!”
军令既下,同样遮天蔽日的矢石瞬间抛射而出,密密麻麻的覆盖了蔡河沿岸。
密集的惨叫声从金军阵中响起,甚至有两座洞子被巨石砸的破裂,里面的金军暴露在城墙守军弓弩之下,直面宋军箭阵。
宋军压抑许久的首次反击,取得了震惊双方的战绩。
这与刘鞈的军略部署有极大关系,从一开始刘鞈就没想过与金军互相炮击。毕竟一座座投石机排成一线,每座之间相距数十步。双方相距数千步,互相命中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在外城守御时,刘鞈就已经发现,哪怕城墙上的砲座长期固定在一处,金军连日进攻,导致城墙下积石高丈余也没击毁几座守城器械。
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城上的砲座对准护城河,覆盖攻城的大量金军。有护城河作为参照,守御器械更容易校准,命中率更高。
今日一战,证实了刘鞈所预想的所有内容。
砲机每日能给双方造成的死伤最多数十、百人,完全不足以影响一场战事走向。双方比拼的就是伤亡忍耐程度。尤其金军今日砲石命中率大失水准,这进一步提高了宋军守城的胜率。
以为自己得到道祖庇佑的宋军将士军心大振,亢奋的搬运着守城器械,砲石、弩枪纷纷上弦,以最快的时间,再次覆盖了蔡河沿线的金军。
而城墙上禁军懒洋洋的气质也削减了几分,看在道祖的面子上,偷奸耍滑、偷懒省力的情况也有所减少。
攻城金军短时间内就折损数百人,河岸边血流遍地,河道中间死尸盈谷。
尤其还有一些摔下河谷还未死去的金军士卒,沿着昏暗河谷挣扎求生,直接撞见河道内大量堆砌的宋军死尸。
这些尸体都是被皇城司批量处死的官兵,在寒冬中冻僵,还保持着死前狰狞的一幕,在阴暗背景下更显恐怖。
头顶是随时可能要命的流石飞矢,身边是恐怖的死尸遗骸,耳边还不时传来各种凄厉的惨叫哀嚎。南侵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金军,也终于亲身体验了一回战争的残酷。
可就算底层士兵再惊悚,再畏惧。双方高层的战意,没有一丝衰减。
金军密密麻麻的砲石对准了保康门城楼,连绵不绝的投掷。再经受大量石块轰击后,城门楼甚至被砸塌陷一大片,大量木石碎片甚至砸断了天子麾盖。
泥沙扬起的尘土一度遮蔽了天子仪仗,让城外金军兴奋的欢呼。
但过了许久,城上守军也没有崩溃,矢石依旧连绵不绝。金军也察觉到了不妥,热烈欢呼的举动纷纷僵住,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当烟尘散去,天子的黄麾大仗依旧高高飘扬。黄麾仗,按宋制,天子亲征、省方还京用。
黄麾仗飘扬,也就意味着天子依旧站在城楼上督察万军。
为了激励士气,皇城司亲从官不避矢石,又高举君王万岁旗在左,天下太平旗在右。在这两面旗帜左右,又有二十八面朱旗飘扬。
一面面代表着赵宋正统的旗帜在空中猎猎飞舞,城墙上禁军仿佛见到了宋军鼎盛时,玄甲耀目,朱旗绛天的那一幕。
忠诚的将士,感动至热泪盈眶。即便麻木愚昧的兵士,也心有触动。虽然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总感觉,这么多朱旗飘扬,内城就不应该陷落。
完颜设也马亦看到了城墙上这些迎风飞舞的旌旗。城墙上越是旌旗猎猎,他心中越是愤怒。哪怕他一介蛮人,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也感觉到胸中怒火燃烧。
大吼道:“给我发砲,将宋主和这些旗帜统统摧灭!”
双方交战,同时矢石如雨,天空中有时甚至有相对的巨石碰撞,破碎的石块激射四方。
与完颜设也马的焦躁不同,赵桓心中十分平静,因为赵桓清楚,这种砲石对射,最后获胜的一定是宋军。毕竟这种事情,赵桓已经在史书上确认过了结果。
宋军在砲射之余,还有闲暇派兵出城迎敌。只是宋军在野战方面一触即溃,不,是望风即溃。可即便如此,金军在东京攻城战中也没有占到上风。
所以金军才会主动提议议和。靠着宋朝君臣的软弱,逼迫东京城下层军士解除了武装。
但如今赵桓坚定主战,绝不屈膝议和。若双方依旧互射下去,赵桓能在东京城守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