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四合院:拼搏年代> 第232章 肩上沉重的责任(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肩上沉重的责任(求订阅)(1 / 2)

第232章 肩上沉重的责任求订阅

“杨宁同志,我想问一下,这个光刻机项目有什么意义,我们都知道国外已经有人将这个技术应用在了印刷领域。”

“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发展印刷业的话,以我们现在我们的经济情况,完全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

杨宁本以为,他的光刻机项目规划交上去之后会很容易得到批准,没想到交上去之后,过了好几天都渺无音讯。

就在他忍不住想要找聂主任问一下的时候,竟然收到了聂主任的通知,让他过去参加一个会议。

杨宁还好奇聂主任怎么突然让他参加会议,特别是到了会议现场,看到十几个穿着军装或中山装,气势不凡的领导和专家之后,让他更加疑惑了。

但来都来了,听听又何妨!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领导们见他来了,会议室里立马安静了下来,领导们看向杨宁的眼神充满了审视与欣赏。

直到杨宁在聂主任的吩咐下在前排一个空座位坐下的时候,就有领导拿出一份资料对杨宁问道。

听到领导的问话之后,杨宁的心终于放了放了下来。

原来是让他解释一下光刻机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啊!

杨宁想想也能理解,之前光刻机一直被应用在印刷领域,现在杨宁突然说它还能被应用到半导体领域,并且还十分重要的时候,是人都会感到怀疑。

加上虽然杨宁的能力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他毕竟太年轻了,而且这个项目不仅投入巨大,而且还是他第一次主持项目,谁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

上面为了保护他,分摊他的责任,专门安排了这次会议,这个会议就相当于后世的项目听证会。

只要会议上通过了杨宁这个项目,那么这个项目的责任就由杨宁转移到了集体身上。

即便这个项目最后失败了,也不会对杨宁造成太大的影响。

想明白这些之后,杨宁内心十分感动,在这个十分注重集体作用的年代,个人能力最后还是要融入集体之中的。

也就是杨宁受到了后世思维的影响,加上太年轻了,没有经验这才忽视了这一点。

感激的看了聂主任一眼,杨宁站起来对领导们解释道。

“光刻机的原理在世纪初就已经被研究了出来,但因为当时的科技还不发达,所以一直被人用在印刷业上。”

“但随着二战之后半导体领域的兴起,各国都在研究运算速度更快,功能更加强大计算机。”

“而然大家都知道,不论是采用电子管技术还是晶体管技术,因为它们自身大小,所以一台计算机上安装电子管或晶体管的数量终究是有限制的,除非制造更大体积的计算机。”

“众所周知,计算的运算速度的快慢,主要就是和它有多少电子管晶体管决定的。”

“但计算机体积越大,它的能耗也就越大,维护也就越不方便,而且不利于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所以研究更小更稳定的东西取代电子管和晶体管,就成了计算机技术继续发展的关键。”

“于是,我就设计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核心,它就是集成电路。”

这些东西虽然在杨宁的规划书上已经写了,但杨宁还是怕领导和专家们听不懂,毕竟现在大家对计算机的设计思维还都局限在各个零部件都司其职上,对集成路电路还没有一点了解。

于是他看着主持会议的聂主任询问道:“聂主任,可以提供一款黑板吗?”

聂主任看着此刻意气风发的杨宁,欣慰的点了点头,于是立马安排工作人员取了一块黑板和一盒粉笔。

有了这些东西后,杨宁直接将集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在黑板上画了下来。

“现在的计算机的核心结构,主要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这些零部件组成的电路构成的。”“而在以往计算机的设计中,这些零部件都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扰,集中在计算机各处发挥自己的作用。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空间的极大浪费”

“而集成电路的设计思路,就是以一个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将一个完整的电路刻画在上面。”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的内部空间。”

“而想要生产更稳定,体积更小的集成电路,就离不开光刻机了”

说着杨宁擦掉黑板上之前集成电路设计图,又开始在上画光刻机的工作原理。

“我设计的光刻机,就包括了生产这种集成电路的全部生产流程。”

“包含了光源,光刻胶,蚀刻胶以及最后的封装设备……”

接着杨宁将整个集成电路的生产原理以及其中所需要的配套设备解释清楚之后,放下手里的粉笔,拍了拍手说道:“集成电路,以后必将成为电子领域发展的潮流。”

“虽然随着我们106机和107机的研制成功,以及现在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暂时站在了电子技术的最前沿。”

“但随着现在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此的话,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赶上甚至超越。”

最⊥新⊥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