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笑了,宋定邦拿起自己脚边的酒瓶取了根筷子沾了点,然后逗她说自己这瓶好喝,不辣。
宋西宝不信,宋定邦伸手要捉她,宋西宝忙扭身往谭淑媛身后躲,还告状道:“妈,你看我爷!”
谭淑媛瞧着这一老一少哭笑不得。
夫妻俩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一致结论:自家闺女这调皮捣蛋的性格,十有八九就是她爷爷亲自教出来的!
桌上菜才吃一半,宋西宝就嚷嚷吃饱了,想溜出去玩。
谭淑媛看看外面的毒日头,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宋西宝再三哀求,谭淑媛看她撒娇那样有点硬不起心肠,便把问题抛给宋卫国道:“你问你爸同不同意你去。”
宋西宝转头去问宋卫国,宋卫国这会儿已经喝得有点上头了,听见闺女软乎乎的求情,想也不想,大手一挥就批准同意了。
谭淑媛:“……”
“谢谢爸爸!”宋西宝跳得八丈高,飞奔回屋里把爸妈给她买的零嘴塞了满满两裤兜,一溜烟就跑不见了。
酒过三巡,孩子也走了,可以谈正事了。
这事是夫妻俩提前商量好的,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他们两口子打算在市里寻个小铺面做点小生意,然后把宋西宝接去市里读书。
在外打工这些年,除了在厂里干活,他们夫妻俩有空还会去夜市摆摊卖点卤肉什么的,一来二去竟然还闯出点名声——夜市周围不少居民都经常慕名来买他们的卤肉,下雨天还会提前打电话问他们出不出摊。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谭淑媛就起了心思想回老家云市做卤肉生意。
一个是离家近,方便回家看望父母;
再一个就是想着闺女越来越大了,他们老这么不着家,完全把孩子甩给爷爷奶奶教育也不行,县城里的教育资源肯定还是比不上市里的。
所以思来想去,夫妻二人便收拾了所有家当回来了,打算在老家这边闯荡。
饭桌上,宋家老两口听完儿子儿媳的话都陷入了沉默。
沉默肯定是因为舍不得。
毕竟西宝这孩子打从生下来就在他们老两口眼前转,这么些年了,虽说她调皮些,但家里正因为有了这么个活泼的孩子,才显得热闹。
孙女这一走,恐怕这家里就太“静”了。
谭淑媛说:“爸妈,你们放心,只要一有空,比如学校放小长假什么的,我跟卫国肯定带着孩子回来看你们。或者等我俩经济上宽裕些了,我们就把您二老一起接去市里生活。你们也知道,我跟我自己爸妈都成仇人了,我也没别的亲人,肯定是把您二老当亲爸妈的,我……”
谭淑媛说着说着语气就有些着急,生怕爸妈误会了她,觉得她是个白眼狼。
宋卫国安抚地揽住她肩用力握了握,隋玉棠也慈爱地拉过她手握住,说:“淑媛啊,不急,不急啊,我跟你爸爸不是老古板,你们说的这些我们都懂,都理解,宝宝你们想接去市里读书就接过去,做生意的事我跟你爸爸,我们也不懂,你们觉得好就去做,我跟你爸多的没有,一两万还是有的。”
“妈,我们哪还能要你们钱呢!”谭淑媛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宋定邦搁下筷子,严肃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夫妻俩要干事业就好好干!用心干!我跟你们妈妈全力支持。还有就是宝宝读书这个事,这是个大事!你们要仔细安排,我跟你们妈妈在家里不用你们操心,现在也有电话,什么都方便。”
夫妻俩连连说是,于是接宋西宝回市里读书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谭淑媛从前在艺术团的时候有个要好的手帕交叫古晓琴,是舞蹈队的,谭淑媛退团半年后,古晓琴也退了,原因是为了结婚。
跟古晓琴结婚的男人名叫程方舟,是个老师,为人儒雅随和,可惜有个不好相与的母亲——程妈妈思想比较传统,要求古晓琴如果要跟她儿子结婚的话就必须从艺术团退出来,全心全意在家相夫教子。
古晓琴不想程方舟夹在中间为难,再加上因为谭淑媛的遭遇她对艺术团也没了好感,于是便答应了。
她俩是在同一年结的婚,后来又在同一年生下了各自的孩子。
谭淑媛生了个女孩取名叫宋西宝。
古晓琴生了个男孩取名叫程书逸。
谭淑媛这趟回云市,一无根基、二无资源,能求助的就只有好朋友古晓琴。
决定从深城回来的时候,她就联系了古晓琴,托对方帮自己先找个落脚的地方。
古晓琴一听,直接说这好办啊,她们家现在住的小区——梧桐苑,正好有房东招租!
解决完落脚的问题,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赶在九月份开学前办好宋西宝转学的相关手续,以及寻找合适的商铺。
转学这个问题,原本他们两口子还有点担心手续什么的不好办,结果程方舟听说后,直接找学校的朋友帮了忙,加急把宋西宝的学籍转到了梧桐一小。
古晓琴还说:“我们家小逸也在梧桐一小读书,以后两个孩子上学就有伴了。”
亟待解决的事好像如有神助一般一件件都处理好了,在老家待了几天后,谭淑媛和宋卫国回了趟市里,一边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