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大明第一国舅> 第129章 你要名额,我搞测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 你要名额,我搞测验(1 / 2)

马寻不觉得自己现在是在正经的练兵,这也就是在忙着军训而已。

尤其是目前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盯着朱樉、常茂等人。

甚至就算是朱樉等人也不是全天都要训练,上午还是要读书的,下午才能军训,这都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没什么可说的,这些人身上有着大量的资源,对他们的培养格外重视也很好理解。

整理了一下训练大纲和内容,马寻问道,“你觉得我是不是狠了点?”

为马寻代笔的刘姝宁笑着说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马寻认真点头,随即说道,“练别人家的孩子我是舍得下手,就是不知道以后咱们有了子嗣,会不会宠的厉害。”

刘姝宁就连忙说道,“夫君与我都是读过书的,也都明白宠溺子嗣过甚不好。”

马寻笑着捏着刘姝宁的俏脸,“说的轻巧,等你有了子嗣就不一定是这么想了。”

对于马寻的‘轻浮’,刘姝宁也习惯了。这也就是在书房而已,自然谈不上什么,在外面她的丈夫可都是规规矩矩,对她也十分尊重。

夫妻间有些小情调也正常,要是早早地就是‘相敬如宾’,那也没意思了。

“一会儿让人给送过去,我明天就不去盯着了。”马寻笑了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做事就没个长性。”

刘姝宁也知道马寻就是在自谦,他可不是要偷懒,而是其他的事情还有一大堆呢。

蒙帝后的信任,马寻的身上官职一堆、差事也很多,这就没有真正可以偷懒的时候。

他不上朝是真的,也不喜欢坐衙,可是依然会有一些事情到跟前。没办法推脱的时候,自然也就只能去办好了。

魏观等人是恭候多时了,领着国子学事的国舅爷来国子学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不免让魏观等人有些着急,也觉得马寻非常不负责。

但是就算抱怨也没用,马寻装作听不见,皇帝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宋濂等人隐晦的向朱标传达了意思,结果那位儒雅的太子好像也只是听了不做事。

虽然对马寻的意见不少,可是当看到马寻时,魏观立刻领着国子学的一众师生行礼。

马寻笑着作揖,“有礼了,我本是军伍中人,不太习惯这些礼节。你们不用多礼,我如果失礼了也别往心里去。”

魏观等人连忙附和,马寻这么说只是他个人的事情。

他身份尊贵、官职也高,失礼了有些人最多只是心里不高兴。可是如果其他人对马寻失礼,说不定就是藐视上官了。

所以还是礼多人不怪,他们没办法挑马寻的理,自然也不希望被马寻挑理了。

既然道理大家也都明白,该怎么做自然也就是心里有数了。

马寻也开门见山,问道,“听闻吏部选了几人过去?”

魏观立刻让人送来名单,说道,“朝中尚有官职空缺,虽然陛下令人遍访贤才,只是依然不够。”

这也是朱元璋的一些无奈了,他还在求取贤才,不问出身、学问等,有能力的就为官。

可是依然会有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入仕,或许是早年经历官场后灰心丧气,或许是一心只忠于元朝,也可能是岁数太大等等。

马寻仔细的看着名单,这都是被吏部要去的国子学学生的名单,以及他们在国子学的表现。

不只是读书,也有师生们的一些评价等。

仔细看了看,马寻笑着开口,“能为陛下分忧就是好事,国子学还是要抓紧,这到底是我大明储备官员所在之地,是文华之地。”

魏观就开口说道,“国舅过誉了,下官等只是做了本分。”

本分不本分的暂且不说,单纯的就魏观等人的管理来说,这还是不错的。

遍访群贤可能效果一般,好在能够从国子学征召一些学生顶上去,官职还不至于出现太多空缺,朝政和地方都有官员管理。

马寻随即问道,“明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国子学的这些人准备的如何了?”

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了,马上就要开始大明的第一次会试,文官系统的对于这件事情无比认真。

而第一次会试,大概率是国子学的学子们中榜更多。

这些也算得上是文官的优势所在,开国初年他们的权力等确实比不上勋贵、外戚等。

可是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选拔,无数优秀的学子进入官场,这样出现的人才就多了,比起勋贵集团等就要有能力了。

所以现在也只是暂时的‘蛰伏’,过个几十年、上百年,文官就有机会熬出头了。

不过对于魏观等人来说,几十年肯定等不起,他们更希望现在就能够完成自己的政治理念,可以现在就打下基础。

魏观随即开口说道,“国舅也知道朝廷现在缺少贤才,我大明文治才只是刚刚开始。”

马寻点头,随即说道,“是想说国子学的生源不足?我记得陛下也有旨意,各地州府每年都会举荐学子入国子学。”

这也是国子学的生源主要来源,各地的州府会举荐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国子学就读,毕竟这是大明最高学府,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