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有‘两代帝王’的信任,这也是和勋贵外戚关系极好。
作为勋贵子弟,要么能力出众、要么就是得皇帝信任,这样才好保住祖辈的功劳、延续家族的爵位。
看着汤胡氏离开后,马寻没好气说道,“我还没有开始教人呢,这就在四处忙着给我找弟子了?”
朱标笑着说道,“舅舅,这不是外甥在为您分忧吗?舅舅管着国子学,又要建学校。您是斯文人不愿动手,以后常茂、汤鼎等人去打闹事的人。”
马寻愣了一下,随即问道,“让他们当打手不太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朱标笑着出谋划策,“舅舅身份尊贵,他们几个身上也没爵位,岁数也小。打了人之后,让娘责罚就行,实在不行我来责罚。”
真的到了那时候,马秀英和朱标稍微做个样子,常茂、汤鼎等人犯的事情也就揭过去了,这就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马寻要建学校,多少也是会触动一下传统读书人的利益,这些人说不定会有一些反弹。
他们可能忌惮马寻的身份不敢正大光明的做些事情,可是说不定会有些小动作。
真的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常茂、汤鼎这些人就可以出面了,他们可是勋贵子弟,还没有成年、没有爵位。
看到马寻心动,朱标趁热打铁的说道,“舅舅,勋贵之中本就有不少人枉法。这些勋贵子弟出生之后,多少也有些骄纵。”
这话也没错,常茂、汤鼎等人基本上也都是朱元璋当初打下应天府之后出生的,一个个的也都是小霸王一般的人物。
仗着父辈的功劳等,这些人横行不法也正常。毕竟这些勋贵子弟的父辈,很多人都是粗人。
常遇春是强盗出身,汤和是主动跑去参加起义,邓愈则是少年时就开始造反,傅友德当过赘婿。
大明的这些将帅们,如果不是因为现在身份特殊、战功卓著,要是放在和平年代,很多都是社会的渣滓,是不稳定因素。
指望这样的人心中有太多的敬畏之心,这也是不太现实。
马寻仔细想了想后说道,“过些时候行不行?我也要带老二几个练兵,不适合让他们跟着。”
朱标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他的舅舅果然就是担心的事情比较多,不希望朱樉等人和勋贵走的太近,就算是勋贵的嫡子都不行。
毕竟常茂、汤鼎这些人以后大概率是要承袭爵位的,肯定就不好和大明的藩王们有太多的公务上的往来,更不适合有私交了。
朱标笑着开口说道,“舅舅用不着多想,弟弟们都是本分人。常茂这些人看着纨绔,有些事情心里也明白。”
马寻知道劝不动,就问道,“那我是怎么练这些人?真要说带兵,我教他们无非就是班门弄斧。”
“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以后少惹麻烦就行。”朱标说出自己的想法,“舅舅的性子好、品行贤达,这也是勋贵人家想要将嫡子送来的原因。”
这么说有些夸张,是过于褒扬马寻了。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要是他为非作歹的,汤和等人就算是看在马秀英的面子上,也不敢让家中子弟过来。
话既然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马寻也不再拒绝,“我看着也是没法子拒绝,那我就管管他们了。”
朱标就非常开心,总算是给舅舅又找了个正经事,是对大明、对朝堂来说非常重要的大事。
毕竟勋贵集团的影响力十分大,这些勋贵子弟的未来也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现在让他们学学好,以后说不定能够给大明带来更多的帮助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标觉得这些勋贵子弟跟着他的舅舅,那么肯定是可以学些好。
而马寻就要担心起来了,要教这么一批身份特殊的叛逆少年,还真的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主要是必须得教好啊!
这么一想,压力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