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从凉州辅佐刘备> 第286章 材料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6章 材料问题(1 / 2)

傅干拿着铜管检查一遍,说实话,三尺来长的东西,不能算是炮,只能算是枪。 不过不管是炮还是枪都是将来的必需品。 铜管的底部被铜匠给封死,距离底部的地方,转个针眼大小的孔,一会作为点火的地方,铜管的直径一点五厘米,傅干点点头,非常满意。 让典韦配合着把掺好的火药倒入铜管内,用一个长棍导导压实。 见典韦还要倒,被傅干拦住,他可不想炸膛。 又让人找来铅子,填入其中,把火绳放入孔内,十米外树立一个靶子。 把铜管固定在木架子上,傅干拿着火把点燃火绳。 “滋滋!” 火绳快速的燃烧,很快烧到底,砰的一声,铅子飞出,砸在靶子上。 木架也因为后座力摔倒在地,不过这种动静也惊到了刘备傅燮。 两人都是军事大能,很快便发现其中巨大的战争潜力。 “要是把这东西巨大化,添加足够的火药,不就可以去轰击城墙了吗?” 刘备兴奋起身,非要亲自去尝试一下。 但是傅干拦住他,告诉他,铜管有点热,需要先散热。 在散热期间,傅干在思考问题,为什么火药威力没有想象的大? 按理来说,十米的距离,火药量不算小,连靶子都没有击穿,这有点太拉胯。 那就表明比例配置错误,需要重新去实验。 这将会是艰难的工程。 傅燮与刘备两人围过来,不顾烫手,有布包着,把铜管捡起来,把木架子扶起来,让典韦把配好的火药填入其中。 “再加点,再加点!” 刘备一直让典韦往里加火药,把沉思中的傅干惊醒,连忙阻止。 “不行,加的多,铜管承受不住压力,会炸管!” 刘备若有所思,想到傅干给诸葛亮等人的教材。 “我记得你教材里也提到过压力,这两种压力是指的同一个?” 傅干点点头,给刘备简单的讲解一些。 这些人都是历史人的人精,以前一直以为傅干在带着几人玩,不同意傅干全民推广这些教材,如今见到火炮,算是信了。 刘备接过典韦递来的火把,把火绳点燃,铜管内的铅子再次飞出。 傅干又把力的三大定律给刘备讲一遍。 古人并不笨,相反他们还很聪明,在有各种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刘备傅燮两人,很快调整射击角度,做各种射击实验,最终铜管承受不住压力,炸膛了。 “火药的配置参数还不对,我需要大量人力去实验。” 对于火药威力没有预期大,傅干还是有心理准备的。 “都需要什么,全给你!” 刘备大手一挥,果断的把资源给傅干。 “建造大的炮管,只能用铜管吗?” 傅燮身为雍王国的相国,不仅要考虑武器的先进程度,还需要考虑武器的性价比。 要是全用铜去铸炮,那代价可不算小。如今的货币就是铜钱,那把关中所有铜钱都熔了,也不一定够造多少铜炮的。 问题是铜钱溶了,那关中还做生意不做,直接退回以物易物的层次。 傅干把炸膛的铜管捡起,吹掉上面的灰,这才发觉整个偏殿里全是火药味,以及浓郁的黑烟。 “阿翁,大王,换个地方说吧。这里太呛人。” 刘备傅燮被傅干一提,才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点头同意。 刘备更是下令,今日发生的一切都不许对外透露,敢泄露者斩。 “赵桑,今日在偏殿里值班的卫士宫女,一律不准出宫,你来监督。” “老奴明白!” 赵桑把偏殿里的人安置起来,每人发一些赏赐,让他们安心等待,过个一两年便能出宫。 至于这些人的人权,不好意思,这个时候哪有什么人权。 换了一个新的偏殿后,赵桑在刘备的命令下,把宫殿都围起来,任何人要想进入必须禀报。 把铜管放到刘备跟前,傅干指着炸膛的地方。 “火药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烧热,产生巨大能量,把大石块等东西从炮管里推出,随后按照抛物线的轨迹落到远方。巨大的能量还会残留在管内,给炮管巨大的压力。铜炮的延展性好,散热快,是一直好用的材料。不过换成铁的,实际是可以的。只是如今铁的质量不一定能够达到标准。” 听到傅干的话,刘备把铜管捡起来左瞧瞧右看看,赞同傅干的话。 傅燮则是有点忧虑。 “要想让你说的炮到达使用条件,必须使用很多铜。关中的铜矿不足,铜钱溶了,也不够造。” 傅干点头赞同傅燮的说法。 “是的,铜炮造价贵重。关中缺铜,并州中条山有大型铜矿。这里距离我方最近,大王,可派遣关将军率兵入太原,收复并州。” 刘备眉头一皱,有些迟疑。 “云长已经回金城郡,防备羌人南下。调回云长容易,只是攻击太原的话,会得罪袁本初,是不是不太好?” 傅干想了一下:“问题不大,如今袁本初正与公孙将军作战,他无力管并州。” 自从刘备回到关中后,公孙瓒直接掀起反旗,与豫州朝廷袁术结盟,攻打刘虞。 刘虞坚持不住,退往冀州,现在双方在幽冀僵持。 至于曹老板则是率领精兵入东郡,与黑山军以及刘岱在作战。 巴蜀荆州江东关中倒是诡异的保持着和平。 “中条山的铜矿也不一定够用。” 按照傅燮的估计,要想成规模,必须造几百门炮,不够用,根本不够用。 “我以前去过成都,听成都张家的张松说过,益州的西南三郡有不少大型铜矿。只是那里生活条件不行,中原人容易水土不服。” 傅干想到清朝时,在云南发现大量铜矿,主意便打到那里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巴蜀还在蜀王手中。就像你说的,那里瘴气丛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