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运输船要一次性装下至少2万吨的货物。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的运输需求,还要为未来的国际贸易打下基础。”
“全船必须按照模块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包括船首、船体中段、船尾等主要部分,每个模块都需要独立建造,最终在船坞里拼装完成。”
“燃油效率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我们不能有一艘光好看但不实用的船。”
“这艘船不仅要能跑近海航线,也要能跑远洋航线,适应各种恶劣海况。”
“我们要在船体设计上引入一些超前的理念,比如流线型船首优化阻力,双层船底提升安全性,甚至可以考虑预留未来安装新动力系统的空间。”
“接下来,我们开始分解模块。”陈平安在黑板上画出了一艘简化版的船体轮廓,然后用几条横线将船体分割成几个部分。
“这是船首模块,”陈平安指着最前面的部分说道,“它不仅要承担破浪的任务,还要为货仓提供初步的防护。为了降低风阻和水阻,我们采用流线型设计,同时在内部预留空间,未来可以搭载雷达或者其他导航设备。”
他画了一些细节,继续说道:“船首模块的长度定为40米,宽度和高度与主船体一致,这样能确保拼接时的顺畅。”
“中间部分是整艘船的核心——货仓模块。”陈平安用红色粉笔在船体中段画了几个矩形框,“我们把货仓分为四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建造。”
“为什么分成四个模块?”一名工程师忍不住问。
“很好,你提出了关键问题。”陈平安笑了笑,解释道,“分成四个模块有三个好处:第一,便于建造和运输;第二,可以灵活调整模块内部的结构,比如根据货物的不同需求,调整容积或添加隔板;第三,如果某个模块出现问题,可以单独维修,不影响整艘船的使用。”
他还特别强调:“货仓模块的重点是密封性和强度。我们要采用双层船壁设计,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海水侵蚀。”
“船尾模块是整个船体的动力核心。”陈平安在船尾部分画了一个巨大的推进器,并在旁边标注了几行字:“主机舱、燃油舱、推进装置。”
“船尾模块不仅要容纳船舶的动力系统,还要为船体提供稳定性。我们采用双推进器设计,搭配高效螺旋桨,可以显著提升远洋航行时的速度和燃油效率。”
他接着补充道:“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在船尾模块预留了额外的动力接口,未来可以尝试安装新能源动力装置,比如核能或者电能驱动。”
“设计船体模块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一些关键的细节优化。”陈平安继续说道。
陈平安用粉笔画了一个简化的船体剖面图:“船首采用球鼻型设计,可以减少航行时的水阻;船底采用弧形设计,降低海浪对船体的冲击。”
“我们选用的是高强度钢材,这是龙国刚刚研发出来的新材料,既轻便又耐用,能有效降低船体重量,同时提升载货量。”
“模块拼接是整个建造的关键,”陈平安说道,“我们会采用高精度的焊接工艺,同时在模块连接处设计加固框架,确保拼接后的船体强度达到一体化的效果。”
“为了提高船体的抗沉性,我们会在每个模块的底部设计独立的排水舱室,一旦某个模块进水,其他模块不会受影响。”
“陈主任,这套设计听起来很先进,但我们从来没试过这么大的模块化船只,万一拼装失败怎么办?”一名设计师忍不住问道。
“失败?”陈平安笑了,眼中闪过一抹锋芒,“你们的任务不是担心失败,而是确保成功!我们已经有了龙门吊、船坞和模块化制造的条件,现在缺的只是信心和执行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记住,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是从‘不可能’开始的。你们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龙国做得到!”
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和修改,第一艘模块化大船的设计方案终于敲定。这艘20万吨级运输船被命名为“远航一号”,寓意着龙国迈向工业化和国际化的远大征程。
陈平安看着最终的设计图纸,轻轻吐出一口气,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同志们,现在图纸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实战了!建造这艘船,不仅是给龙国造一艘运输船,更是为我们的后代铺一条通往强国的海上航线!”
设计团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斗志。
在五十年代初,全球造船业的领头羊无疑是漂亮国和毛子。其中,漂亮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成熟的造船技术,占据了全球造船业的霸主地位。
漂亮国的造船厂规模庞大,造船流程也非常复杂但十分高效。以位于东海岸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为例,这座造船厂是当时全球技术最先进的造船厂之一,主要采用传统的分段建造法。
分段建造法的特点是将船体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制造,比如船首、船尾、货舱等部分分别建造,然后在船坞里通过焊接和铆接的方式拼接成一整艘船。这种方法已经算得上是当时造船技术的极限,但它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