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能记住全文的,便能很快想到这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沈舟这会头脑还算清醒,连忙把这道题的稿子也写出来。
四书题每道题都要写两百字以上。
但三道题加起来的字数,又不能超过七百字。
沈舟算计着数字,没花多久,便把四书题给做完了。
他看了一眼已经烧得差不多的蜡烛。
估摸着蜡烛燃烧的速度,算着时间还足够,连忙看向下一道题。
乡试考的诗是五言八韵诗,诗题有指定的韵。
沈舟练习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练了多少这种诗了,写起来倒顺手。
就是这道题里,指定的韵有些难度。
题目是【赋得河海不择流,得虚字】,若是不知出处,对于虚字的了解,怕是有所不妥。
单看题目,河海不择流,择意如何,流意如何,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理解不同,对于虚字的理解也就不同。
对于虚字理解不同,所做的诗意也就有所不同。
若是写不对考官心里的意思,这落榜也是铁定的。
沈舟这近一年里,看过很多书。
倒是隐约记得,这河海不择流里,少了个字。
若他没记错的话,这道题的出处原文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题目出处意思是【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题目里少一个字,里面的意思可就有差异了。
若是题目没少一个细字,任谁都能知道题目的正确意思。
自然也就能知道虚是虚怀若谷、虚心纳谏的意思。
这要写的话,可就不得不拍拍上面人的马屁了。
沈舟心思一转,下笔如有神。
喜欢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请大家收藏:()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