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午饭时,姜佑安提起刚才她和学生们一起回来,东边有几个人在盖房子的男人冲着她们吹口哨,她让袁竹把那几个吹口哨的人换掉。
袁竹觉得只是吹口哨而已,算不了什么,他们是附近村里的,不用他们了,就得从更远的村子里找人,太麻烦了。
姜佑安却坚持要换掉他们,说这样的举动让孩子们觉得不舒服,就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后果,让他们再也不敢这么做,也让孩子们知道,她们不必忍受这种不舒服。
袁竹想了想,觉得姜佑安说得也在理,不能让孩子们习惯忍受这种不舒服,得让她们知道,有人在保护她们,觉得不舒服就说出来,她下午就去把那几个人换掉了,还让钟二娘告诉孩子们一声,有事要说出来一起商量,大家都会帮忙的。
过了清明节,知县就收拾了行李,带着家人和仆人上路了,泰安县的百姓夹道相送,既为他升迁感到高兴,又为失去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而失落。
唐佐一路向前走,道路旁的百姓有送礼的,有送吃食的,有请他喝饯行酒的,还有些文人,把自己写的赞颂唐知县功绩的诗文送到了他手里。
唐佐高兴得红光满面,只喝了几杯酒,收下了诗文,就让大家别再送了,百姓们不肯散去,执意要送,唐佐一再拜谢。
由百姓们簇拥着出了城,唐佐看到姜佑安带着女子书院的学生们来送他,心情越发地好了,“姜院长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姜佑安走过去,向唐佐行了一礼,“大人对我们女子书院有恩,如今您要走了,我们当然要来相送。”
“姜院长客气了。”唐佐刻意压低了声音,“姜院长也对我有恩,我不过是投桃报李罢了。”
姜佑安笑着行礼拜谢,“那件事,也是大人来解救我们在先,是我要谢大人才是。”
唐佐左右看了看,走到姜佑安身边,进一步压低了声音,“我要走了,许多事不得不就此搁下,我只提醒你一句,吴县丞这个人,你千万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