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5章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2 / 3)

可得,面临无米下锅的饥荒,他李逸深明大义,雪中送炭,

送去粮食解长安百姓燃眉之急,难道不是大义之举?

就以现在这五六百钱一斗米的价,一石赚两千,百石能赚二百贯。

相当于二十五两黄金。

既得利又利名,可以干啊。

那些贵族士族,这个时候纷纷让家眷子女离开长安,那些东西市的商人,更是趁机涨价囤积居奇,

他李逸反其道而行,

这时往长安城送粮,方显珍贵,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

他李逸就是个逆行者啊。

“王叔,现在长安骚动不安,粮商却还趁机涨价,百姓无米下锅,我打算把家里存的这些粮食,运到长安出售,

也算缓解一下大家的燃眉之急。”

王乡长跟看傻子似的看着他,

“无逸啊,现在局势动荡,西秦军随时可能饮马渭河,兵临长安城下,这个时候卖粮你怎么想的?

看这架势,接下来粮价肯定会不断暴涨,

就算涨到斗米千钱,甚至更高也是可能的,而且这战乱一起,到时就算你有钱,也买不到粮啊。

听叔一句劝,战乱之时,粮食比黄金宝贵,再贵也别卖,不但不能卖,你还得赶紧把这些粮食分开藏起来,最好是运些进山里。”

可李逸知道未来历史发展啊,

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薛举赢了这仗,也并没能打到关中平原来。

就算现在粮价大涨,但只要薛举不来,关中平原就是安全的,京畿的粮价也会应声而落。

斗米匹绢这个价格其实已经挺高了,没大战、饥荒不可能还再涨上去。

洛阳匹绢三升粟,那是特殊情况。

李逸的豆腐作坊,大多是以粮食结算,部份黄豆可以再生产,但其它粮食却也是越积越多,

存太多没必要,现在粮价已是高位,存多了这鼠吃霉变还有损耗。

既能赚一笔钱,还能赚些声望,很值啊。

说干就干,

李逸直接就跟王乡长、王里正、郭二郎、董秀才、冯六郎等几家借了车马,然后喊了村里十来个老少爷们帮忙运粮到长安,跑这一趟,一人给两升小米。大家都高兴的来赚这外快。

装了一百石稻谷、六十石粟,

马车牛车骡车,一共十来辆,把李逸家里存的大部份粮食都装上了,就留下了大豆和一些小米、小麦。

要不是王乡长捂着粮食不肯卖,李逸还打算从王乡长、王里正这收购粮食去长安卖呢。

王乡长虽说当了十年乡长,可他还是看不明白未来局势,就认准一条,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越是粮价大涨,他越捂着粮不肯卖,追涨杀跌。

李逸却相反,追跌杀涨。

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涨,越涨越追,结果就容易被套山顶。

十多辆车浩荡着往长安城去,

四十里路到长安城,

城门口的士兵很意外的看着他们这支车队,此时城门口车水马龙,大多数都是出城去的车马,其中许多贵族士族家的车马,一车车的东西一车车的人,奴仆婢女前呼后拥离开长安城。

李逸他们这支进城车队就显得挺特别,

尤其是那车上拉着满满粮食时,就更显得特别了。

李逸出示了公验,然后说明情况。

“听闻朝廷官军在泾州失利,陇右贼军逼近,京师骚动,粮食供不应求,许多百姓买不到粮十分恐慌,我家中有些存粮,特意运来长安供给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带队的队头过来,听明原委后,带着几分不太理解的敬佩。

他压低声音,“你这一共多少粮食?”

“稻谷百石、粟六十石。”

队头拉他到一边,“你打算什么价出售?”

“匹绢易斗粟、稻。”

队头点了点,这个价还算公道,相当于一斗大米六百钱,现在东西两市已经有店铺一斗米卖两匹绢了,那都相当于斗米七百二十钱,“现在粮食难买,我手下弟兄们也要养家糊口,

我给手下弟兄们买二十石粟,可否?”

李逸也没想到,这刚到城门口,居然就有人要买。

“御宿乡李逸,不知队正尊姓大名?”

“免贵姓丘,丘神俨,你可以叫我丘六郎。”

李逸这次拉粮来长安,是既要利又要名,名在这时代很重要,既是能行证又是护身符。

这个丘神俨要买,只要不包圆了,当然也没问题。

“行。”

丘神俨马上便回家去取绢,李逸跟一名士兵闲聊,知晓原来丘神俨出身将门,其祖父丘和现在交趾太守。父亲丘行则是丘和嫡长子,此前在家乡郿县率子弟起兵,后率众响应平阳公主归附李渊,现为柱国、左骁卫将军、郿城县公,丘神俨的长兄现在秦王府为库真。

丘家是鲜卑族,人丁兴旺,丘和就生了十五个儿子。

丘家是不会缺粮的,丘神俨是给手底下兄弟买粮。他先垫钱,回头手底下弟兄们再凑给他。

很快,丘神俨骑马回来,后面仆人赶着马车拉来二百匹绢,两人愉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