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豆的啊。”
“我以前都是赶集卖豆腐的,今天也是头回在这支摊,叔叔伯伯们帮忙捧个场开个张吧。”
李逸这时也走上前,“大家赶紧歇歇脚,我们这口豆浆可不一般,名字西施豆浆,嫩滑鲜爽,你们尝一下便知,若是不好吃,不要钱。”
有个大汉就开玩笑,“这姑娘长的倒是真好看,就是不知豆浆好不好吃,不好吃真不要钱?”
“那当然,不好吃不但不要钱,你还可以骂我。”李逸拍着胸脯道。
大家就笑,
领队老头便道,“远远闻着很香嘞,那就尝尝,每人来两碗,第二碗半价是吧?”
“每个人第一碗十文,后面的都半价。”
如今笼饼一个都要二十钱,这十文一碗的豆,第二碗甚至半价,还是比较实惠的,
他们确实从韦曲出发,一口气赶了十五里路了,这会也是有些饿了,虽说身上带了些干粮,但干粮哪有这香喷喷的豆豆浆好吃。
八个人,每人都要了两碗豆,明显他们觉得豆比豆浆顶饱划算。
“要加点盐和葱吗?”
“加,”几人异口同声。“多加点盐。”
“胡麻香油加不,熟榨的,香的很嘞。”
“加,”
“要额外加钱不?”老头问了一嘴。
“不用。”
“那就都多加点,哈哈哈。”“好嘞,十六碗豆,多加葱、细盐和香油嘞。”李逸笑着喊道。
三娘赶紧揭开装豆的木桶,麻利的开始舀豆,她动作娴熟,几勺正好一碗,而且还能把豆舀的不碎不散,堆在碗中突出,一颤一颤,欲掉不掉,特显这豆的不凡。
李逸则打下手,撒葱、撒细盐,最后再倒上点熟榨的胡麻香油。
条件简陋,
也没有椅凳,大家倒也不讲究,
每人过来先端了一碗,随便圪蹴在一边就开吃。
新鲜热乎的豆,虽仅加了点葱细盐和香油,但却都让商队的人吃的赞不绝口。
二十钱只能买一个笼饼吃,或是买一大块豆腐,但在这摊上却能吃到三碗这样加料的豆。
领队小老头看着干巴,却一口气就把两碗豆吃完了,然后看着那边香喷喷的豆浆,又要了一碗。
豆浆里也撒点葱、细盐,豆浆本就很香浓,也就不用再加香油。
“你家这豆浆很好喝嘞,挺香也挺浓,还以为都是水。”
这边伙计们吃着豆,那边狗剩几个孩子还帮忙拿了草喂骡子,而秀芝也帮商队的人把水囊、葫芦给再加满井水。
“味道真不错,你们以后天天在这摆摊卖豆吗?”
“嗯,”
这开张的第一单生意出奇的顺利,商队都给予极大赞许,最后一算,八个人吃了二十八碗。
基本每人都吃了三碗,还有四个人吃了四碗。
总共一百八十钱,
商人挺满意的,“用半匹绢抵付可否?”
“匹绢如今直三百六十钱,半匹绢恰好一百八,刚好,可以的。”李逸对于付铜钱还是付绢,并无意见。
隋唐钱帛兼行,绢虽说分割不便,但一般半匹、四分之一匹也是可以的,更小就不行了,那会破坏绢的使用价值。
半匹绢两丈,四分之一匹是一丈,这都是不会损坏绢价值的。
“人歇息吃饱了,骡子也饮喂歇脚了,真不错。”
领队痛快的从骡子上取下来半匹生绢,李逸和三娘也展开查看了,确认尺数、质量都对,这桩交易便算完成了。
商队也没急着走,坐在树下聊了会。
李逸也趁机拿出一些腐竹给商队老头看,刚才聊天中李逸已经得知,这小老头来头不小,正是京兆韦氏家族的一个商队管事,专门跑长安到汉中这条商路,往来贩货交易,每年为韦氏赚不少钱。
他们去汉中主要就是贩药材回来,
“这是?”
“这叫腐竹,也是用豆制成的,用清水浸泡一两个时辰即可发开,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且极有营养。”
李逸也是知晓他们是韦家的商队后,才拿出来推销的,
韦管事拿着一根左瞧右看,还掰下一点放嘴里尝试,不过他并没有买的意思。
“我给老哥你装一点,你回头可以泡发了做菜尝尝,若是觉得好,以后也可以随货带销,这个腐竹,现在整个天下,也就我们独家一份,别地可没有的好东西。”
“这腐竹啥价?”
“一百五十钱一斤,”
这个价格让韦管事有点惊讶,“你这是跟猪肉一个价了。”
“猪肉也只是贱肉,贵族世家可都还不屑吃,我这腐竹却别处没有的上等好货,这虽是素食,但天下吃素却又有钱的人可是很多的。”
韦管事也是马上想到了有钱又吃素的和尚,还有那些信佛的居士们。
“这价格有点贵了。”韦管事嘴上却道。
李逸也只是笑笑,“要不我给韦管事拿十斤,你可以捎带着销销看?”
韦管事还犹豫,李逸马上出撒手锏,“不用先付钱,你先捎着卖,一个月后再结账,若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