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1982从香江开始> 第365章 纸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5章 纸张(1 / 2)

第365章 纸张

“这几天在那位黎老板的房子附近盯梢,大概摸清楚他的行动规律,每天十一点出门,夜晚早则傍晚六点,迟则八点左右回家休息,有两晚夜不归宿应该是出去应酬。”

卫星坐在皮卡车里,捧着份盒饭狼吞虎咽,手背上都是这两天扮鱼蛋佬被滚油烫出的燎泡。

混着米饭将一块鸡翅骨嚼碎咽下,他继续道:“我向附近邻居打听过,大埔道应该是他常住的房子,老婆和三个小孩只是偶尔来过夜,听邻居抱怨说他经常在住屋里开派对,有时会闹到天亮扰民,不过我最近几天盯下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翟远听完点一点头:“辛苦星哥,先休息两天,下次过去顺便观察下附近的环境。”

卫星嘴里又塞满快餐,唔唔应了两声表示清楚。

翟远笑着问:“不问问原因?”

卫星动作顿住,鼓起腮帮子抬头望向翟远,咧嘴一笑衬得满嘴油亮:“填饱肚子最重要。”

“比上官勇敢那个信球强。”

翟远摇头笑笑,拉开车门作势落车,又回头多说一句:“今年抽空把嫂子他们接过来呗,小孩在这边上学响应出海留学的号召嘛我来安排。”

卫星眉眼一弯,点头的频率更高。

……

《九一日报明天正式更名发售。

昨天又约请了一位美术设计兼任漫画插画的从业人员。

“李惠珍女士,之前在《星岛日报做事,现在主业做报社出版儿童漫画杂志。”

潘永强向翟远介绍刚挖角过来的员工。

面前女人年龄约莫四十七八岁,并不算年轻,但或许是从事儿童漫画行业,气质上不见显老,顶着一头烫染的大波浪,脸上挂出淡淡笑容,鼻梁挂一副眼镜,眼眸较之同龄人尤其清澈,透出几分童趣。

潘永强又补充一句:“香江第一部儿童漫画《小姐,第一部少女漫画《13点就是惠珍姐创作出来的。”

翟远脸上露出恍然大悟表情。

其实并没有听过。

却仍不妨碍他热情伸出双手打招呼:“惠珍姐是吧,久仰久仰我妹妹经常看你的漫画杂志,现在就立志要成为你这样的漫画大师。”

李惠珍免不了又一番谦虚客套。

末了取出一份报纸样品:“翟先生,我昨晚拿到《九一日报的大部分版面,在你的要求下初步做了设计方案,你看看怎么样?”

方案是翟远根据后世做ppt的经验重新排版,交给美术设计落实。

李惠珍不愧是前《星岛日报的资深美术设计,交上来的样品将他心中的想法完整复现,一些细节方面还重新做了微调。

简单来讲,就是将图片和文字的排列运用到极致。

蔡兰不负众望,创作出一篇《临死前必吃美食——潮州反沙芋。

李惠珍在设计分版时,便将芋头炸熟挂霜的照片,铺满整张美食版面,将文字竖版排列,填充进一条条色泽鲜嫩的芋头当中。

黄沾的首篇《砵兰街8号骨场妹实录亦是如此手法,请了个大波靓女做模特,照片里浮夸的胸围被刺啦一下撕开,当中自然不会露出双峰,而是噱头十足的写上详细地址。

财经版面更加简单粗暴,堆叠的港币照片利用光影重叠,做出伪3d的效果,一眼就能吸引财迷目光。

实际上,纸媒发展至今能够优化的空间已经很小。

那就只能将报纸当做杂志来做,提高图版率,给读者更强的视觉冲击。

翟远看完样刊,还挺满意。一旁的潘永强接过来翻了翻,嘬着牙说道:“全彩印刷,成本很贵啊翟先生。”

很符合翟总一向的风格,今次《九一日报又开全港之先河。

报纸所有版面都运用彩色滚筒技术,工艺油墨外加数码印刷机,全版面彩色印刷,成本直接翻倍上涨。

该省省该,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所以《迷失东京刚赚的那点票房分成还没汇到香江,就在东洋换成几部新机器运到新界的印刷厂房。

“如今香江一份黑白或者半彩报刊,材料成本可以控制在1元港币,加上人工和铺货费用,各家价格不同,但通常都在2元上下,因此一份对开大报定价4元,可能盈利有1元左右。”

潘永强开口道:“但是改做全彩印刷,印刷厂几百万买进的设备机器,一次性投资也就算了,后期的板材消耗价格上涨,这是连续性投资,单材料成本就有2元港币。”

粗略算下来,2块工本费外加2块铺货费,这样成本价就持平此时香江《明报一类对开大报的售价。

不过实际因为印刷厂一次购买几十吨新闻纸外加油墨材料,相应会拿到些折扣,成本方面会再降低一两毛。

“新闻纸我打算从内地进口,这样会便宜一些。”

翟远提了个继续降低成本的办法。

“内地?”潘永强皱皱眉:“得不得呀?现在都是从日韩进口纸张,未听过内地有这方面资源。”

香江一座港口城市,造纸业务相当匮乏,因此新闻纸还有个绰号叫‘洋纸’,历来都要从海外进口。

七十年代以前,本港印刷厂都是从欧西纸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