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2章(1 / 3)

第302章

“提起本港知名慈善家、教育家、影坛新贵、元朗区议员翟远先生,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近日,翟远先生提交上任后第一份提案,围绕自己老本行影视剧集,建议相关单位确立影视分级制度……”

“众所周知,电影分级是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平衡电影创作自由,为未成年人设立保护缓冲带,是一种多赢策略……”

“本台最新报道,知名电影人翟远成立首个业界审查机构——香江电影协会,邀请教育、电检、影视处及电影圈从业者参与电影分级相关条款制作。有传闻称,电影协会不欢迎自由总会成员加入,本台记者昨日专门采访协会会长翟远先生,对方表示该传闻纯属虚构,协会成立初衷旨在完善健全影视制度,并非竞争和打压对手的工具,协会将保留对谣言发布者的追究权利……”

4月份的香江娱乐圈热闹非凡。

突然成立的电影协会和正在拟定的分级制度,对循规蹈矩运行多年的影视圈规则,不亚于一场地震。

电影分级有没有好处?

显然利大于弊。

后世谈及香江电影黄金年代,往往瞩目与八九十年代,实际上五十年代的香江电影更适合黄金年代这个称呼,彼时香江连续多年电影制作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利坚和印度,而出口电影又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利坚。

市场庞大,因此也诞生出‘买片’这种创作形式,电影还没开拍,制片人拿着卡司剧本,就能先从发行商那里拿到一笔定金,通常在制作费的50%左右,直接孕育出当时全球最大的华语电影制作中心。

直到港府颁布了《电影检查规例,收紧电检法例,实施更严格的管制。

港英控制下的马来西亚,更被实施了长达十二年的戒严。

大部分电影被拿着放大镜二次三次审查,不允许上映发行。

香江电影迅速衰颓。

时至今日,局势逐渐明朗,香江电影市场也重新变得繁荣。

但电影审查仍处于收紧状态。

一部电影能否上映没有一定之规,全凭电检处好恶。

甚至出现了张国容和夏文汐那部《烈火青春公映三天后,又被取消放映许可,要求重新剪辑二度送审的离谱操作。

香江电影人也是在《烈火青春事件后,开始呼吁修改冷战时期落后的《电影检查规例。

原本时间线上,直到1988年底,港府才开始听取意见修订条例,正式实施香江电影分级制度。

现在是1986年4月。

翟远议员一封提案,联合教育署的鬼佬,让分级制度的出现提前了两年半。

……

“电影分级不仅是对未成年群体的保护,对于我们电影人来讲,同样是一份免责声明。”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毗邻维多利亚港口的一幢写字楼里,挂上崭新的香江电影协会招牌。

墙上贴着协会宗旨,促进保护电影从业者的权益、代表电影圈向当局沟通云云。

翟远在会议厅里侃侃而谈,受邀前来的电影人来了三十多位。

全都是香江影坛知名人物。

邹汶怀、方怡华、施楠生、吴思远、浮乐莲、施求义……

你是演员?那你连参加这个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喔

“1024从成立以来,接到过不少投诉,我讲一个近期《僵尸先生上映的故事,有个12岁的小朋友进影院,被电影里红白撞煞那场戏吓得做噩梦,跟住小朋友的家长就把1024戏院,连同《僵尸先生的创作组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小朋友的精神损失,最近公司法务部正在跟进。”

翟远摆弄着面前的‘会长’铭牌,抬头笑道:“这种事时有发生啦,我不讲电检处的审查有多严格,单就家长投诉想必在座各位都遇到过。”

与会的电影人面露无奈笑容,纷纷点头附和。

“所以我说分级制度是一份免责声明,美利坚的电影分类里有个r级片,未成年观众需要在家长陪同下观看,购票时等同于签署了同意书,如果在观影过程中再出现意外,院线和电影创作者无需承担任何后果。”

翟远继续道:“另外确立分级制度大家拍片就能更多样化,三和电影公司每年五月份上映三部三级片,实际上能赚的钱不少,但在跟风成性的电影圈里,为什么很少有人跟风拍这类咸片?”

这个问题在座的电影人心中都有答案。

谁不知道三和电影公司背后的大水喉是翟远?

在电检处没有明确分级制度的情况下,三和背靠1024,势大财雄。

人家拍一部三级片就算不过审,也能拍第二部第三部继续送审。

但中小型电影公司却不敢这样赌,投一大笔钱拍出成片,电检处不准上映相当于把钱倒进海里。

“所以长远来看,分级制度对从业者有益无害。今日大家肯赏面来参加会议,我想都是希望能推进、促进和保护行业健康发展,除了这次参与制定分级条例,将来电影协会也会跟教育署、电检处、影视处这些部门展开长期合作。”

翟远环视一圈周围的从业者:“我话讲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