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过场
早年间摄影器材落后,为了防止过曝要用一块布蒙住机器,摄影师钻进去拍摄。
而后传到电影圈,剧组担心拍摄时胶片被里面的零件划伤,但又无法预防,于是便琢磨出用一块红布蒙住机器‘镇邪’寻求心理安慰。
港人迷信,这个简单仪式演变到今时今日,更被赋予了保平安、赚大钱的各种意义,神秘色彩愈发浓烈。
香江那些讲究的剧组,开拍前要先请师傅算个良辰吉日。
当天如果艳阳高照,就叫鸿运当头,如果天降暴雨,则说是遇水则发,总之得讨个好口彩。
正式开机时,更要摆香桌香案,用罗盘测算出朝拜方向,全组人员依次上香拜拜,至于拜的哪路神仙倒没有一定之规。
开机以后,女演员是万万不能碰摄像器材的。
因为她们属于‘阴人’,碰了器材或者坐了摄像师的椅子,大不吉利。
无线最重这一套规矩。
除了开机仪式,关机也要祭拜,明明剧集已经杀青结束,非得算个好日子再宣布全员解散。
“翟先生,我们拍《僵尸先生这种灵异片,一定要做法事跟好兄弟们借光,否则惹到他们不高兴会很猛的!”
刘振伟倒是安抚好了,旁边的摄像师又凑过来给翟远科普,语气言之凿凿。
“挑!四九城天子脚下,国运镇压一切牛鬼蛇神,什么好兄弟敢来这里露头?”
翟远撇嘴说了句,又拍拍对方肩膀:“用心做事,等拍完这部戏,多封个大红包给你!”
还是真金白银最实际,做出这个承诺,接下来便再没有人讲神神鬼鬼那一套。
周学军看他三言两语搞定众人,笑着走上来说:“国运镇压一切牛鬼蛇神,小翟这话说的深刻啊。开机仪式这种封建糟粕的确应该扬弃,我们内地电影人就从来不搞这一套,也没听说西方有这个流程,全是瞎胡闹。”
翟远不置可否的笑笑:“再看吧。”
八十年代内地电影还没有商业化,导演和制片厂拍摄电影,那是为了满足大众娱乐的上层任务,自然不会也不能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仪式。
等电影商业化以后,大导儿们把这一套融入宣发流程,那排场可比香江影人气派得多。
剧组人齐。
租了两辆面包车拉着他们奔赴取景地。
翟远坐在周学军的红旗车里说:“老周,下午有空跟我去买辆车呗,总让你当司机不合适。”
“你在内地没有挂靠单位,买车要去物资局开票填表,工商那边估计还得要介绍信,耽误工夫。”
周学军握着方向盘目不斜视,嘴里笑着说:“我开公家的车拉着你跑跑得了,别脸皮薄怕给我添麻烦,没什么不合适的,我这也算是接待外宾的工作嘛!”
翟远笑着附和两声,看了眼一旁化好精致妆容的李赛凤,幽幽叹了口气。
心想我买车倒不是怕给周学军添麻烦,主要身边多这么个电灯泡,干啥都不方便。
周学军也没个当电灯泡的自觉,犹自半开玩笑说:“你给谢晋导演《芙蓉镇投资的事传开了,好家伙三十万港币说给就给,搞得这两天不少人拿剧本登门,让我约着跟你这位财神爷见一见面。”
三十万港币论此时汇率来算,其实不及人民币值钱。
但港币自带高贵的外汇属性,实际购买力却比人民币高出一截。
在这个阳澄湖大闸蟹都要行销海外,出去给外汇做贡献的年代。
翟远前脚撒币,后脚制片厂收到钱,立刻拿了三十万人民币给谢晋,又多给了他五千块的补助。
在内地影视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好本子的话,倒是也能买下来,回头你拿给我看看吧。”
翟远兴致缺缺的说了句,旋即问道:“诶老周!你说我用港币买车,是不是没那么多麻烦手续?”
…………
《僵尸先生取景地在古北水镇,几十公里路程开了一个多小时。
装运器材的卡车昨天就到了,翟远他们赶到目的地时,刘振伟已经带着剧组工作人员布置起现场。
“机器小心点轻拿轻放,群演准备进场,我们先拍一个街道的全景……”
拍摄场地,刘振伟戴着顶渔夫帽,双手叉腰吆五喝六。
小镇本就古风古色,街道简单布置一番,群演穿上粗布衣衫走过来,恍惚间似乎真到了民初年代。
龙套演员是附近居民,这场戏拍的是咖啡馆里的一段剧情,让他们充当背景板。
片酬每人五块,管一餐盒饭。
来内地拍戏时翟远才明白,盒饭跟盒饭还不太一样。
过去经常听到内地影星被歧视的传闻,说香江演员在片场的盒饭大鱼大肉,而内地影星的盒饭却跟素斋一般。
实际上他最近问过导演才知道,合拍片里本就是各人顾各人,香江片商经费充足,自家演员盒饭便丰盛些,内地制片厂则按照单位标准放饭,两边完全不是一个系统。
不过到翟远这里就无所谓了。
所有人一视同仁,全部吃素斋,想吃好的自己钱买去,这样总没争议了吧?“赛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