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1982从香江开始> 第275章 又开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又开机(2 / 3)

得等黄浦制片厂的款项拨下来。”

“啧!谢老师,我是真想跟您学电影。”翟远想了想说:“您看这样成吗?这部戏我投点钱,您给我个去片场参观学习的机会,能挂个名啥的最好不过。”

周围都是人精,哪儿听不出他这话里的意思,摆明要跟谢晋或者说文联深度绑定起来。

不少人心里都觉得翟远多此一举。

内地电影市场又不赚钱,李联杰的《少林寺号称票房数千万甚至过亿,实际上跟片商没太大关系,能回本全靠外埠票仓。

在大家挤破头想往香江市场里钻的时候,翟远却调头往内地市场里挤,多少有点毛病。

但同时也纷纷对谢晋投去羡慕的眼神。

老小子时来运转啊,居然搭上了香江的财神。

谢晋一听他要投钱,眼神也亮起来:“这部戏的监制本来是黄浦制片厂的汤主任,翟先生肯出钱,我让她把监制的署名给你挂上。”

翟远点头说了声好:“咱们这部戏预算多少?”

谢晋说:“预算六十万,目前已经筹了一半,剩下一半等黄浦制片厂批款,不过制片厂一次性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我估计到时候里面还有十来万的亏空,得边拍边等他们去银行借。”

身边袁和平不懂内地的行情,听到这个价格微有些吃惊。

六十万人民币拍一部戏,拍实验短片吗?

翟远对他解释一句:“内地演员、布景相对便宜,制作费基本都在拍摄上面,物价也低。”

如今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内地演员一般也只拿本单位的标准工资,最多加一笔劳务酬金。黄浦制片厂比燕京制片厂更有钱,开出的酬劳更高,每天会多给五块钱的住宿费和两块钱的夜宵费。

笼统算下来,一部电影平均一年的拍摄周期,主演到手收入约莫一千五百块左右,相当于这年头普通工薪阶层三五年的总收入。

这样对比下来也不算低,但跟外埠演员动辄几十几百万的片酬比起来,便显得有些微薄。

“咱就别麻烦黄浦制片厂了,他们去银行贷款也挺麻烦。”

翟远跟袁和平交头接耳两句,扭过脸对谢晋说:“这部戏我先投三十万,后续不够的话再补。”

周围内地导演们闻言,眼中全都泛起绿油油光彩。

谢晋也没想到翟远如此财大气粗,他心中底线还维持在十万块,结果翟远直接翻了三倍,包揽了一半的制作费。

惊愕片刻方才开口说:“那咱们签个合同,回头等电影卖了钱再分成还是?”

翟远大义凛然道:“不用了,我那份上交国家!”

众人肃然起敬!

…………

《黄飞鸿一场几分钟的打戏,拍到天亮还没结束。

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组调来几辆洒水车,打算拍一个严振东杀了岳门主以后,独自站在雨中神色落寞,身后篝火被雨水打湿熄灭,象征其心中正义被逐渐消磨的意向镜头。

翟远有点顶不住了,哈欠连天跟众人告辞。

身后,一群内地制片导演相送,一个个欲言又止。

翟远前脚刚走,众人便齐刷刷将目光落在周学军身上,摩拳擦掌:“老周,你跟翟老板熟,能不能给我们厂也拉点投资……”

翟远对这一切懵然无知。

坐车回酒店,心里还记着《芙蓉镇的事,打了个电话给香江,电话那头施楠生睡意朦胧。

“乜事啊老板?这么早打电话过来。”

“给你个内地对公户口,用公司账户打三十万港币过来……”

交代完施楠生,翟远倒头把自己摔在床上,打哈欠抻了个懒腰。

“分成,分得了多少啊,不如下次让谢晋介绍姜文给我认识。”

翟远投资三十万给《芙蓉镇不求回报、高风亮节。

其实也是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看好,所以捞个监制的署名就足够。

后世这部戏在香江甫一上映,便打破了在香江的内地电影票房最高记录。

但总票房也不过七百万出头。

至于内地就更不必提,目前内地电影的销售模式,大头并不是票房分账,而是制片厂向外出售拷贝,一个拷贝起码需要十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才能收回成本,为了将拷贝最大化利用,会有专门的跑片员四处奔走赶场,拿着拷贝到各地放映,期间万一拷贝损坏,之前统计的数据全部付诸东流。

后世所有号称票房过亿的内地电影,其实算的都是观影人次和票价的数学题,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

翟远曾经还问过周学军一嘴:“听说少林寺在内地赚了上亿?”

周学军一翻眼皮:“净他妈扯淡!一部电影要是真能赚上亿,我们文联能骑在招商局头上拉屎撒尿,内地电影产业早就成了重点扶持项目,不至于制片厂要去银行贷款拍片。”

这个逻辑比翟远自己瞎琢磨要清晰不少,立刻释然了。

果然想在内地拍片赚钱还得再等几年。

九十年代是个分界线,零八年是个大分界线、一二年是个超级分界线……

再往后就迎来了大洗米时代,内地电影产业开始烈火烹油,白手套层出不穷,姓赵的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