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他临时再演三十集。
但彼时徐少强已经跟一家电影公司签了片约,时间上有冲突难以兼顾,于是在这家电影公司的支持下,他与亚视对簿公堂。
从头到尾都没有招氏什么事,但招六叔后来还是被自媒体扣了个黑锅在头上。
讲无线和亚视为了个演员互相博弈,更容易吸引眼球嘛!
鬼知道跟亚视抢徐少强的电影公司叫什么名字?
但是翟远知道。
这间电影公司名叫缤纷影业,前两年刚刚倒闭歇业,老板是叶志明。
完美闭环!澄清一个徐老师生前的谣言
《广场协议同样也不是埋葬东洋经济的根本原因,充其量只能算导火索之一。
二战以后,四十几个国家代表在美利坚布雷顿森林的旅馆,举行一场联和国货币金融会议,最终形成以黄金美元储备为主的固定汇率政策,号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后在五六十年代的战争期间,美利坚为了不让东洋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打通中、苏、日一条线,直接给东洋派订单,让他们有机会向美利坚出口战时物资。
原本你偷袭我珍珠港、我给你扔小男孩的两个国家,转眼又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
而东洋也借此机会,慢慢形成了以出口为主体的经济体。
结果就是美利坚养虎为患。
东洋抓住机会,与西欧联合出口,美利坚这边仗一打完,国内的黄金美元储备差点被东洋抽干,敲骨吸髓。
美利坚当时就不干了,直接耍流氓宣布单方面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又试图用控制石油定价搞个石油美元出来。
可惜巨额贸易差形成之后,再想补救为时已晚。
1985年,美利坚又出新招。
打算通过将自家美元贬值的方式,以刺激出口减少进口,还强行拉着日、德、法、英四国贸易伙伴,在纽约的广场饭店达成协议,五方联手抛售美元让其贬值。
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广场协议。
翟远觉得,彼时的场景应该是这样。
美利坚代表在餐桌上叼着雪茄,指着其余四国代表威胁道:“听清楚!单单美元贬值还不行,你们四家的货币必须升值帮我缓解压力,否则我就抽你们丫的。”
东洋第一个滑跪,然后是德国。
因为美利坚是他们两家最大的客户。
《广场协议自然没有让东洋的泡沫经济崩盘,因为等协议签完过去五年,到了九十年代,东洋的经济泡沫方才暴雷炸开。
而恰恰在这五年里时间里,成为东洋经济最癫狂过火、最如日中天的时期。
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对东洋人来说无疑象征着大国崛起,市民财富感和自信心爆棚。
那段时间,荷里活八大电影公司索尼大手一挥买了三个、东洋人看到美利坚的地标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修得不错,直接全款买回来姓日、夏威夷旅游胜地也没能幸免,几乎所有地皮都被东洋人买进口袋……
可惜终究是鲜着锦、烈火烹油。
东洋政府在最有钱的时候昏招迭出。
钱太多了怎么办?
降息往外放呗。
于是各大企业把政府当提款机,结果放出去的钱全部流入地产和股市这类投机市场。
货币一旦脱离实体,立刻形成泡沫。
等东洋政府察觉到不对劲,再想把钱收回来时已经来不及,而且还形成一批因为欠钱太多,不敢让对方轻易倒闭的超大型僵尸企业,继续消耗东洋的元气。
后续东洋政府又通过疯狂加息的操作,遏制日元外流,结果直接导致吹到天上的泡沫炸开,经济彻底暴雷。
以至于之后三十年过去,东洋经济都不曾好转。
“东洋足足五年的泡沫经济,最后剩下一地鸡毛,就只捧出来一个孙正义还是韩裔,属实是热钱到手都不会。”
翟远将这一时期的脉络梳理一遍,轻轻扣动桌案,微眯起双眼琢磨:“五年时间,不知我能从东洋薅多少羊毛下来,如果我薅得足够多,说不定将来东洋经济停摆不止三十年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