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全球票房
“一亿六千五百万日元?”
听到电话里关伟明说出这个金额,翟远吓得手一抖。
他问关伟明:“现在日元兑换港纸汇价多少?”
关伟明犹豫了一下:“港纸不清楚,这边换美金是1比250。”
翟远立刻拿出计算器。
归零归零归零!
一亿六千五百万日元,除以,二百五,等于六十六万美金。
六十六万美金,乘以,七点八,等于五百一十四万八千港币。
还行,算下来五百多万港币倒也能接受,毕竟是索尼大厂出来的人才,挖角得舍得给钱。
翟远吐了口浊气:“只要这三个人不是来浑水摸鱼,五百万港纸我先过百分之十给你,剩下的等他们到香江之后再算。”
关伟明又说:“好。不过老板,这笔钱只够付他们一年的薪水,另外你不能主动辞退他们。”
翟远再次愣住:“三个人,每年五百万薪水?”
这还是八十年代吗?泡沫经济时期也不能这样夸张吧?
翟远怀疑是关伟明联合东洋仔,在骗自己的钱!
关伟明大惊失色:“老板,我对着灯火讲,我来东洋这么久,只用公款去过一次风俗店洗泡泡浴。严格来讲这一亿六千五百万日元,其实只有九千万是他们三个的年薪。”
然后便给翟远详细解释起,这一亿多日元的具体用途。
此时东洋的人均年薪在四百万日元左右。
但这三位在索尼研发光碟的技术骨干,年薪每人已经高达一千多万日元。
而且想请他们来香江做事,属于算是从大企业跳槽到小公司,每人的薪水便要上涨到三千万日元。
除了三人的薪水,多出来的七千多万日元,则是需要从东洋带几部机器过来的价格。
嗯,账倒是都对得上。
至于关伟明去风俗店的事,翟远打算等他回来再告诉他老婆。
妈的这种事居然不叫我!
翟远握着听筒,问出最关键的问题:“拿这么高的薪水,这三个东洋仔有什么本事?”
“老板,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
关伟明去东洋以后,打着从香江来交流学习的旗号,在索尼卧底了一段时间,了解到不少情况,现在回答起来也是侃侃而谈。
能挖来这三位索尼骨干,其实还得益于大厂固有的勾心斗角。
东洋人别看在镜头前一个个文质彬彬,其实私下里卷的要命。
索尼几个部门抢业绩、抢经费、抢生产线。
资源当然会倾斜到电视、电脑、相机、游戏机、摄像机这些已经能疯狂吸金的部门,让各类设备进一步迭代占领市场。
而像暂时不能牟利的光盘研发等部门,在公司内部则处于散养状态,申请一次经费要等几个月审批。
于是关伟明就顺理成章勾搭到这个部门的核心组员,每晚公费请一群人出去喝清酒,听他们发牢骚,再见缝插针讲一讲香江有多美好,了月余时间,终于高价笼络到其中三位骨干。
而在这三人里,只有一位是在主攻光盘技术。
这位现在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利用各种解压缩手段,将更多的声音和视频存储进光盘当中,目前他已经可以在一张光盘里,压缩存储进42分钟的电影片段。
但此时的光盘虽然能播放几十分钟电影,却只能用特定的工业用放映机播放,工业用放映机极其笨重,放在地上搬都搬不动,不可能普及到民用的程度。
因此另外挖角的两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便是,如何解决可以放映光盘的家用机器。
“放映光盘的机器,岂不就是vcd?”
翟远心想:“我记得全世界第一台vcd是中国人制造出来,名字叫万燕牌。但后来因为有一项专利技术来自国外,处处受外人掣肘,而自家内部又山寨不断,那时珠叁角的组装厂,一个工人一天就能组装几十台山寨vcd,内忧外患下最终令这个牌子折戟沉沙。”
他能记住这个品牌,还是因为上一世在福利院的时候,听到过一段新闻报道。
新闻里说,vcd可能是本世纪末电子科技领域里,中国能领先世界的一次重大机会。
后来vcd虽然凉透了,但当时小孩的自豪感令翟远铭记多年。
“老板,具体情况就是这样。”
关伟明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他的思路:“另外这三个东洋仔到香江以后,需要重新请技术型工人、采购研发用的材料,开销不小。”
翟远挠挠头,心想要不把徐勀《隐形女的项目停了吧,反正施楠生已经骗到手。
但《隐形女也是他以后很看中的一步棋,就算票房亏损也得搞起来。
除了留下徐勀,更重要是用一部低成本的科幻片,去摸一摸美利坚特效公司的底。
翟远叹口气,对电话那头说:“我让财务在你东洋户口里,先付百分之十的钱给东洋仔当安家费,明天回香江,我去机场接你们。”
“好。”关伟明听出他语气里的苦恼,笑着宽慰道:“老板,压力不要太大,明天回港送个礼物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