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这段时间的亲密以及对惠王的逐步了解,姚黄确实敢在王爷面前比较自在地说一些话做一些事了,但如果一件事说出来可能会引起惠王的不满、抗拒甚至对她的冷落,姚黄就不想去冒这个险。
游兴一淡,姚黄提前回了王府。
下马车的时候,瞧见曹公公、郭总管正将邓师傅往外送,王妃一回来,三人又跟着王妃进去了。
邓师傅带着徒弟们忙活近一个月,今日一口气送来了四把新轮椅,还在厅里摆着。
跟惠王爷现在用的紫檀大轮椅相比,四把新轮椅看起来都很轻便。
第一把仍是紫檀用料,去掉了紫檀大轮椅前面的地平,只保留到脚踏的位置,轮椅椅面宽度、扶手部分就是正常的太师椅模样。一整面的轮椅椅背依然做的很高,腰靠这侧打磨得光滑舒适,背面则用精湛的雕工雕刻了两条四爪蟠龙,象征着轮椅主人的尊贵身份。
第二把轮椅与第一把非常相似,都是紫檀用料,但椅背改成了普通太师椅椅背的高度,中间有腰靠,两侧与扶手间留空,如此又减少了一部分木材重量。
两把紫檀新轮椅上都有精美繁琐的雕饰,按照邓师傅的意思,惠王殿下进宫或赴宴做客时可用第一把,不出王府或出城散心时用第二把会更便宜。
第三把轮椅是一张榆木轮椅,与姚黄从铺子里买的那两把相似,简简单单不做雕饰,只按照惠王殿下的身高腿长将椅子略加改动,腰靠那里再多些适宜久靠的弧度,确保惠王爷坐起来更舒适。
邓师傅:“草民想着,如果哪天王爷准备微服出行,用这把榆木的更能隐藏身份。”
王妃不会无缘无故买两把榆木轮椅,他多做一把榆木的指定没错。
曹公公与郭枢对了个眼神,王妃倒是常常微服出门,王爷大概这辈子都用不上了。
姚黄夸赞了邓师傅的周到,看向第四把轮椅。
第四把轮椅是一张藤制轮椅,比榆木轮椅看起来还要清爽简单,椅背与椅面由扁平的藤条细密交织通风透气,整个椅身的框架弧度圆润,做工也非常结实。
邓师傅解释道:“王妃先前提议给大轮增加手柄,草民暂且还没想到合适的办法,只能从减轻轮椅自身的重量下功夫。如王妃所见,这把藤椅用料最轻,草民请人试过了,自推的话能比轻便的紫檀轮椅、榆木轮椅多推动几步,只是藤椅不如木椅结实,最好只在平地使用。”
姚黄早已清楚打造自推轮椅的难度,这才刚刚过去二十多天,又是邓师傅集中精力做这四把轮椅的时候,没琢磨出来很正常。
“那个您慢慢来,这四把轮椅我已经非常满意了,回去您那边再多打两套留着王府备用。”
邓师傅:“是,这四把做得还是有些急了,草民再看看有没有能改进的地方。”
姚黄叫郭枢带邓师傅去账房拿一百两赏钱,做椅子的工钱另算。
四把新轮椅,姚黄让曹公公将两把紫檀轮椅、一把藤椅送去竹院给惠王殿下过目,那把榆木的她带回了明安堂。
惠王爷的腿很长,姚黄坐到榆木轮椅上,双脚根本踩不到下方的脚踏。
榆木远不如紫檀名贵,但邓师傅打磨得好,轮椅扶手摸起来滑溜溜的,椅背靠起来也很舒服。
阿吉进来送茶,见王妃坐在轮椅上,好笑道:“您该不会要留着这把自己坐着玩吧?”
上次王妃便是跟着王爷一起坐轮椅回来的。
姚黄摇摇头,她在琢磨“惠王爷微服出游”这件事。当时邓师傅只是随口一提,姚黄却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
皇宫里的贵人、皇宫外京城内的皇亲国戚以及众多文武官员都见过惠王殿下受伤前的丰姿,王爷不愿意出门,就是因为他不想见到这些曾经的熟人,不想在他们眼里看到他并不想要的关心、怜惜、同情甚至幸灾乐祸,也不想被他们看到自己的难堪落魄。
那就去个谁也不认识惠王殿下的地方?
就像上午在街上遇到的坐轮椅的普通百姓,来来往往的行人没一个认得他,因为不认识所以无需去攀谈寒暄关心同情,因为不认识所以也不在意这人是怎么伤的,视线最多一扫而过,轮椅上的人只要习惯了,便也不会当回事。
凡事都有个习惯的过程,只要王爷能习惯坐轮椅行走于陌生人之间,那么他也一定能习惯以坐于轮椅的姿态去面对昔日的熟人。
歇过晌,姚黄叫来郭枢,聊了半个多时辰才放他离开.
黄昏时分,姚黄又站在了竹院外,邀请惠王殿下一起游园。
飞泉跑去通传,很快青霭就推着惠王出来了,坐的是今日邓师傅送来的第二把紫檀轮椅,简单轻便。
姚黄接过轮椅,一边推着王爷往竹林外面走,一边调侃道:“果然还是紫檀木跟王爷更搭,差不多的样式,王爷坐在这把上面就比坐在先前的榆木轮椅上瞧着要英俊。”
英俊的惠王爷以沉默回应了王妃的赞词。
姚黄:“另外两把王爷都试了吗?”
赵璲:“嗯,都很不错,紫檀的留着进宫用,藤椅在室内用。”
室内铺的是木板,每日被青霭、飞泉擦拭得干干净净,不会弄脏藤椅的大轮,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