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东,在宝慈宫开了几席小宴。
聚的还是那些熟悉的人:元旻一家子、元晞一家子、孤家寡人元璟,元旻嫌凑着冷清,又从燮陵召回了元旭夫妻,还有些新的面孔加入。
这年秋天,元旭迎娶宣正浩之女宣菀为妻,宣正浩之孙宣长策迎娶元晞之女元念笙为妻。
同时,出身寒微的萧勖因军功被擢升为武卒营校尉,如愿入赘朔宁边户都督府。
这年冬天,元承陵娶武燊之女武臻臻为妻,同时,承陵已在北伐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受封卫将军。
年关将近,在外游历大半年的元晴终于回了昇阳,冯姮阖家团聚的心愿终于补齐。
二十五岁的元晴,仍然跟过往一样,一张嘴就让人眼前一黑。
跟元旻拼了一大坛兰陵酒后,众目睽睽下,她仔细打量着兄长,用所有人都能听清的声音“悄悄”关怀道。
“四哥你瞧着脸色好差,平时还是节制些、养养生吧……”
一语出,四座俱静。
冯姮重重咳了声,郑锦珠忙上前拉走元晴,元璟眉头微蹙、意味不明地打量舜英和元旻,舜英避开元璟的注目礼、抱起承祉喂饭,元晞全家别过脸假装没听见,元旭和宣菀新婚燕尔、脸红到耳根。
元旻起初额头青筋暴凸、拳头捏得咯吱响,忽然想到什么似的,神色凝重道:“阿晴,待会儿筵席散了,随我来上书房一趟。”
冯姮嗔怪:“政务是忙不完的,大年三十还批什么折子?”
元旻笑着摇头:“不批折子,许久未见阿晴,有些体己话要与她说说。”
众人都感觉后背旋过一阵阴风,只元晴笑吟吟地说:“好啊好啊,我也大半年未见四哥了。”
而后便是诡异的静默。
正在此时,元承祎提着一盏花灯跑了出去,边跑边喊:“新年快乐!”
“放灯了、放灯了……”元晴跟着跑出去,一边跑一边拍手附和。
大庆殿外的空地上,灯火熠熠,上千盏风灯冉冉升起,浮起一片如梦似幻的灯海,越飘越远,与天穹之上的灿烂星汉融成一片。
舜英目不转睛注视着风灯越飘越远,若有所思,元旻提醒她许愿,她打了个寒噤,如梦初醒回头、笑容温婉。
“阿旻,年年岁岁、我的祈愿从未改变,同那年在洛川一模一样。”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待她再次转头看向天空,元旻再度侧过头,痴痴注视着她,眼里满是不舍。
良久之后,他轻声说:“阿英,永平五年过得很好,永平六年、七年、八年……往后的每年都要这样好,我们每年都来这里放灯。”
舜英默了片刻,欲言又止,最终轻轻吐出一个字。
“好。”
于是,元旻满意地笑了。
永平五年,对于大翊永平一朝,是意义非凡的转折年。
这一年,大翊终于师出有名,解决了北宛这个心腹大患。
这一年,宣正浩被贬官,在京任职已久、元晞一手教导的宣正淼接手朔宁军。骑墙观望已久的宣氏一族,终于在恩威、姻亲的双重力量下,完全被元旻收服。
这一年,初步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大翊,开始在上阳、临梁、朔宁布局,将逐步实施打压消耗荣国的“平西计划”。
明德门上,景阳钟的响声击破长夜,不疾不徐,正好一百零八下。
第一声钟响的同时,王宫北苑和昇阳城各处,升起无数道燃烧的烟花,尖啸着激射到顶点、散作漫天火树银花。
翊国的永平六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