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都市言情>千秋岁·舜英传> 1. 第1章 无名之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第1章 无名之人(3 / 3)

子成了禁忌,再未被人提起,似乎那曾被赋予厚爱的母子三人从未存在过。

征和二十年夏,先王命年仅十六的元旻西行巡军。

出发前夜,先王去冯姮居住的景和宫摆了家宴,召元旻小聚。

宴罢,大半辈子不曾关怀过元旻、只考校他功课与政绩的元珙,忽醺醺然道:“阿旻,再给爹爹弹一曲罢。”

一向稳重的元旻,听到这从未有过的软话,愣了一愣。

那是元旻与先王的最后一面。

.

犒军的前两月很顺利,到了与荣国英平郡接壤的上阳,元旻与武煊久别重逢,千杯嫌少。

那夜陡生惊变。

先有一小队荣国士兵袭营刺探,可那只是个幌子。

又一队武功高强的武卒,似对营地布防极为熟悉,七绕八绕躲过看守,直奔元旻御帐。

幸亏阿七当夜滴酒未沾,一边拼死抵挡,一边发烟花示警。

上阳境内的永乐山中,却突然杀出三千穿荣国军服的骑兵,砍瓜切菜般掠过营地,留下一地尸骸。

那个混乱厮杀的夜晚,武家父子七人带亲兵护送他们,向西杀出,一直逃了两百多里,却未等到援军。

武家父子因重伤和体力不支,一个接一个倒下。最后倒下的是二哥武焜,倒下之前将他们三人藏在一处山洞,说是已传信给临梁侯,让他们在此等待援军。

三人在饥寒交迫中等了不知多久,终于听到外面传来士兵搜山的声音,武煊迫不及待要出洞求救,一直默不作声的元旻却一把按住他们,并脱下外袍裹上干草,捆扎紧实。

在扔出裹着外袍的干草前,元旻拔出佩剑,猛然低叱:“逃!”

箭雨霎时穿透干草,元旻已跃出洞口,旋身一剑割开三名弓箭手的咽喉,同时抢来弓箭扔向阿七和武煊,又是一剑挥向背后。所幸来的只有十多人,三人且战且退间已解决干净。

及至退到山下,身后呼喝越来越密,追兵已散开满坡,前方挡着一条狂飙的浊黄河流——伊河。

元旻瞥了一眼身穿临梁军服、却操一口流利昇阳官话的追兵,慨然长笑,纵身跳入伊河的滚滚浊流。

他们醒来,已是在荣国的英平郡镇安县。

英平郡公苻沣在伊河支流的白水救起他们,认出元旻腰间的比翼凤凰玦之后,拿出翊国递交的国书,向他们款款陈述了这半月来的变故。

先王元珙于半月前突发恶症崩逝,嫡子元旻下落不明,长子元晞、六子元旭身份各有尴尬,皆不能服众。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有世家大族推举王弟元琤暂代朝政,先王谥“昭”,后世称翊昭王。中宫冯姮尊为太后,人称“冯太后”或“昭后”,垂帘听政。

三十多岁的寡嫂“教导”四十多的王弟理政,看似荒谬,却已是多方势力角力之后,达成的最“其乐融融”的局面。

荣国与大翊的梁子结了两三百年,元琤刚一即位,却又是交好,又是递国书,最最昭然若揭的,就是派遣元旻到荣国为质。

苻沣讲到此处,稳重的脸上透出些恻隐。

英平郡公是个实诚的大好人,不仅好药好饭照应、替他们养好了身子,还派出最精锐的亲兵,一路护送他们到荣国王都灵昌。

从准王储到质子,也就一个月不到。

从云端跌下泥坑,元旻却淡然置之。

在兴庆宫时,他听学、练武、邦交、犒军、监国、定期向翊王请安;在质子府时,他研学、练武、抚琴、饮宴、定期向荣王请安。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直到一年后,他开始频频外出。

荣王苻治、翊王元琤派出的眼线,快将质子府渗透成筛子。阿七一介白身、无需应酬,虽比元旻矮小许多,却精通改妆易容,且对元旻十分熟悉,扮起元旻来,言行举止几可乱真。

从此成了他的替身、影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