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齐雄把家族业务从新加坡发展到了中国最富裕的沿海城市,算是完成他向海外拓展的关键一步。
更重要的是,此刻他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决定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
总督府成立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两个阵营之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使他们能够达成统一。
南北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水火不容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给整个地区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和混乱。
总督府的成立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僵局,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试图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最终实现和平共处。
因此,此刻的选择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到他个人的命运,也可能对整个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必须仔细权衡各种利弊,审慎地决定自己的立场,以便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刻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贾齐雄,作为新加坡商会的会长,他必然深谙其中的道理。他选择了群众基础更为坚实的北方军区。这次,他向北方军区和铁路局提供的巨额资助,无疑彰显了贾齐雄的立场和态度。
同时,他还打算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强国纳入考虑范围,作为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以进一步增强北方军区的实力和资源。
通过与这些邻国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和经济援助,还能在战略上形成更紧密的联盟,从而为北方军区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这样的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北方军区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确保其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在南洋政府的王国中,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新加坡及其周边的一些小国家联合起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被视为南洋政府内部重要人物的贾齐雄,竟然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转而投靠了北方军区。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国中没料到。他心想,既然作为商会会长的贾老板都不给这个面子,那就别怪南洋政府那边做出什么事情来了。
这样,贾齐雄和北方军区算是深度绑定在一起了。在西林市算是暂时站稳了脚跟。往大了说,背后有北方军区的支持;往小了说,地方上也有东山帮的保护。
女儿贾沫沫没有那么多的考虑,只要能和唐方阅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重要。她也多次跟父亲说过和唐方阅的事情,父亲正在等待适合的时机。
这男女的事情,女方太主动了也不合适。这贾齐雄就旁敲侧击的提醒唐金国,是时候上门提亲了。之前贾沫沫的母亲不是很赞成这门婚事,后来也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只能依了她。
贾家在西林市原本并没有自己的宅邸,他们最初开设这个绸缎庄的初衷是为了让女儿能够有一个自己的事业来打理,同时也方便见意中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考虑更多的商业扩展计划,不仅仅局限于这个绸缎庄,而是想要在西林市的商业版图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后来贾家就在南边买了一座宅子。母亲偶尔也会从新加坡过来照顾女儿。
唐家和贾家比起来虽不相上下,但是贾齐雄在整个东南亚的声誉是相当高的。所以唐金国想,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和贾家结成亲家。
书房里,唐金国和唐方阅郑重其事地说着下个月初去提亲的事情,唐方阅觉得不可理喻。都民主社会了,自由恋爱了,为什么还需要家里包办婚姻。
唐金国埋怨孩子不理解大人的用心良苦。唐家是做当铺和钱庄生意的,在西林市虽然费了大力气拿下了西林市的钱庄牌照,但也仅限于西林市。
贾沫沫的父亲是新加坡商会会长,和周边小国家商会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她母亲是新加坡财政部部长的女儿,未来开展金融业务那是如虎添翼。
贾沫沫和唐方阅又是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两人知根知底。沫沫对方阅也是一往情深。
所有外部条件都已经具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唐方阅这个固执己见的人却始终无法转变他的想法。感情这种东西是无法勉强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为了促成和贾家的亲事,父亲甚至请出了大伯唐金毅来帮忙。他强调说,现在社会动荡不安,谁也无法预料到什么时候手上的产业可能会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因此,他主张强强联手,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家族的长远发展和繁荣。
贾家在新加坡算是一个强大的家族。这个家族拥有庞大的财富、广泛的人脉以及令人敬畏的影响力。
如果将来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与这样一个强大的家族紧密合作将成为唐家的一大保障,能够提供多一条宝贵的退路。
这条退路可以避开无数的风险和危机,让我们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下依然能够安然无恙地前行。无论是政治风暴的席卷、经济危机的冲击还是社会秩序的混乱,都不至于无计可施。
唐方阅实在是无法忍受全家人都纷纷出动,轮番劝说他去提亲,他迫切地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这个繁琐的流程,以避免耳边一直有人喋喋不休地唠喋不休。
接下来,父亲和方阅就前往南边贾家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