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玉明结婚后,也是没有个家,店铺跟娘家两头跑,自打嫁了这个做皮鞋的男人,手头也宽裕了很多。
对娘家也大方,鸡鸭鱼肉都往家里买,弟弟妹妹们一年到头的衣服裤子自己承包了,自己穿什么,妹妹们就穿什么,自己男人穿什么,弟弟就穿什么。
就这,人家高兴就给你个好脸色,不高兴摔盆摔筷子的。
二零零零年,周玉明生了个儿子,周家姐妹说:“你们在外面做生意,孩子放家里,我们给你带。”
周玉明原本不愿意,奈何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发现又怀孕了,这只能给他们带着,每个星期回来一趟看孩子。
鸡鸭鱼肉换着吃,周母早些年困难的时候,站在街心里,说:“什么时候,才能顿顿吃点新鲜肉?”
如今鸡鸭鱼肉都吃腻了,一到吃饭就觉得没什么想吃的,二姑爷操着四川话跟劝她多吃点,她斜着眼睛不发话,看着狼吐虎咽,鼻涕横流的二姑爷,十分的不满意。
太不入眼了,吃没有吃相,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心里暗自责怪周玉明,怎么就找了这么个不入眼的人。
周玉明哪有不知道母亲的意思,但是,母亲从来没有操过自己这些姐妹的心,自己能找个会挣钱,没有坏习惯的人,安心过日子怎么就不好了。
周玉花对周玉明的儿子那叫一个好,走哪里带哪里,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不给任何人说一句,戳一指,甚至称呼他为自己的儿子。
零一年,周玉明又生了个女儿,这个女儿可就不那么受待见了。
有儿女了,得有一个家,家是什么?家就是房子,一家人在自己的房子里过日子,那才叫家。
在周玉明的强烈要求下,恰好周家后面路边有一套独门独院,六十多平的两层小院要卖,周玉明跟原房主的关系挺好的,最终三万块买下,加上前面的院子,算下来也有一百平左右。
这总算是有个家了,可是三万块,一下拿这么多出来,实在吃力,周玉明想到了大姐,带着男人找周玉借钱。
周玉本不想借的,可又找不出什么借口,想想还是借了一万块,周玉明承诺年底还。
这些年煤矿开采的热烈,不少外地人来挖煤矿,皮鞋生意也确实好做,年底的时候,周玉明准时还了钱。
新买的房子简单的刮了白,贴了地砖,换了房门,总算是有个家了。
付伟觉得有自己的家,也可以将父母接过来住了,没跟周玉明商量,便消失几天,等回来便是带着老两口住进了新房里。
周玉明气呀,这是先斩后奏,空房子里没有家具没有床,买房已经花光所有积蓄,老两口宁可拆了纸箱打地铺,也不愿意掏钱买张床。
周玉明两口子为了还账,开始几个集市摆摊,老两口孙子孙女也不管,只顾着自己吃完了就出去溜达。要说这人缘好,他又跟自家亲戚不亲,要说他人缘不好,他专找你的死对头去帮人家干活,周玉明还不能说。
来这的第三天,老两口吃完饭就往周家隔壁院子的陈老狗家帮忙剥玉米粒,陈老狗家自打周父去世后,跟周家姐妹就不对付,三天两头的因鸡狗都要吵一架。
周玉音,周玉花不能说付伟的爹妈,只敢将气撒在周玉明身上,周玉明亲眼看见了,也是气的不得了,找付伟说了一通。
付伟自打父母来了后,吃饭都不在丈母娘家了,跟着自己父母一同吃住,对周玉明的话也爱听不听。
真正的矛盾在一点点的爆发,周玉明的女儿有三岁了,一直是周玉明带在身边,这天刚摆好摊子,女儿文文就吵着肚子饿,周玉明想着就在家门口摆摊,用不着在外面吃。
便带着孩子回家去,老两口正在吃饭,见母女两个回来,一声招呼没打,周玉明也没理会,拿了碗给孩子盛饭,打开锅盖,里面就剩一碗饭了。
明知道大家都没吃饭,他俩就只做自己的饭?周玉明咬咬牙,忍了,给孩子盛好饭,想着自己再拿米来做。
刚出厨房,便听到付伟的妈说:“丫头少吃点,婆婆还饿着呢,你等着呢妈给你做。”
周玉明回过头,便看见,付伟的妈将文文手里的碗接过去,将碗里的饭分给老头一半,剩下的倒自己碗里。
周玉明算是开眼了,抢别人的饭见过,亲奶奶抢自己孙女饭的还是第一次见。
周玉明忍无可忍将手里的铁盆往地上一摔,吼道:“你俩一天吃七回饭,就差着这么一口吗?你不给我吃也就算了,那是你孙女,你也紧着你的嘴?”
付伟妈“哎呦”一声,不紧不慢道:“你们年轻,不像我们上了年纪的,饿不得的。”
一句话就噎得周玉明说不上话来,她是个读书人,吵架根本就不是付伟妈的对手,只气的掉眼泪。
付伟妈一副嫌弃的样子,撅着嘴道:“哎呀,你这是什么样子,弄的像是我们欺负你了一样,喏,我们就吃完了,吃完了你再做就可以呀。”
周玉明更气了,一脚将脚边的盆踢出老远,发出砰砰的声音,周母正好上厕所路过,听到响动,便探头进来看。
周玉明见母亲来了,将事情说了一遍,本想着周母会帮自己说上两句,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