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以塔博尔山为界限,尽力收复北边的失地,从而同萨拉丁进行对峙,等待后续的第三次十字军另图他谋,是当下最为稳妥的方式。
即便是盖里斯自己,也需要时间发育,虽然说有了车垒战术以及火炮。
但说到底唯武器论是不可取的,武器确实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说到底武器如何使用是看人的。
一个不甚英明的指挥官,纵然有着领先敌人一两个世代的武器,但因为作战意志、作战时机又或者种种不可预测的意外,都是会失败的。
以目前盖里斯与萨拉丁双方的本钱对比来说,盖里斯麾下的部队,在脱离盖里斯后,只要有一次大规模会战失败,那就能把底裤都亏掉。
居伊的忙于求成,其实便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凡当时他足够谨慎,也不至于将耶路撒冷王国所有的机动兵力,砸入一次毫无希望的会战中。
完成修整后,另外6个连队,开始继续向北进发,他们先是绕开了天兄耶稣的老家拿撒勒。
然后进入东地中海的沿海平原,从阿卡城外经过,顺着海岸线来到提尔城下。
提尔领地有着大约450平方千米不到的面积,是一片颇为富足的平原与丘陵,除去港口城市外,有着大约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的村庄。
其于1124年被威尼斯舰队与耶路撒冷王国彻底攻占,然后被作为王室直辖领地对待。
因威尼斯人在战斗中的贡献,提尔的部分村庄被作为封地授予给一些威尼斯贵族。
威尼斯共和国也有权获取一定比例的港口税金,但同时部分威尼斯贵族也将作为骑士为王国服役。
如果说在耶路撒冷王国中的法兰克人,类似未入关时期的满洲八旗老爷,武德爆棚,种地靠撒拉逊人。
那么意大利城邦的意大利人,就是给八旗老爷们放贷转卖商品的晋商。
可以说,历次十字军中,意大利城邦都往往是重要推手。
这些城邦推动着十字军运动,从而方便他们从东方获取商品,方便自己取得商业特权。
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如今提尔只是一座孤城,在这里面填满了来自约旦河之战中的残兵败将。
这些残兵败将们,依靠着意大利城邦的援助苟延残喘。
盖里斯与巴利安等人,站在高地上,向提尔城外的撒拉逊人军营进行了观察。
目前萨拉丁的大军依旧在王国南部,提尔外的撒拉逊人军营,主要目的在于堵住地峡,避免城中的守军冲出来袭扰萨拉丁的后方。
而那些守军所驻扎的地点,其实也非常有意思。
他们驻扎在一处古罗马竞技场的遗址中。
作为大马士革最为重要的出海港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提尔城曾经是罗马最为在东地中海沿岸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
即便是在如今、在12世纪末的这个时代,提尔依旧商业繁华,给耶路撒冷王国提供着高额的海关征税。
从而维系着王国对巴勒斯坦的统治。
盖里斯在和巴利安确定了情况后,便着手安排对城外的那些撒拉逊人军营发起攻击。
整个战斗的过程其实陈善可乏。
与先前的战斗过程区别不大,首先是示敌以弱,引诱敌军出击,然后凭借着对方对火炮的不熟悉,出奇制胜。
主要还是迫使敌人士气溃散,借用火炮对马匹的惊吓,破坏敌军阵型。
再然后步兵出击、骑兵包抄。
真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盖里斯亲自参与了这次战斗,所以他身后的那些士兵们冲的更起劲。
在战场上表现出一股悍不畏死的狂热,猛冲猛打。
以几百人的兵力,追击几倍于自己的敌军。
而这一幕,也被城墙上的守城将领,以及那些守城的骑士们所看到。
康拉德狠狠擦了擦自己眼睛,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老兵,他见过许多稀奇场景。
但这、以几百人的步兵,追击五倍于己的敌军,他还真没见过!
因而,他当机立断打开城门,带着自己麾下的那些骑士、骑兵,一起参与进这次追击。
这么好的事,怎么能不带他一起呢?!
有了康拉德带着城内守军一同参战的缘故,那些莫名其妙士气崩了撒拉逊人,更是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但凡是腿脚慢点的,都一不留神要被补上几刀。
战场上的情况很惨烈,不过真正的伤者或死者却并不多,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大多数军队士气一崩,就撒丫子跑路。
根本没什么成体系投降的机会,毕竟大家什么尿性彼此都清楚。
这年头杀俘,甚至连点道德压力都没。
谁投降了被杀,那简直是活该,无非是因果报应,自食恶果的一环罢了。
当然,盖里斯他们也没追杀太远,大致确定击溃了对方编制后,也就开始清扫战场。
也是在这个关头,巴利安带着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来到了盖里斯面前。
就面容来说,这位与寻常的法兰克人还是有些区别的。他身材修长,体态